(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叱馬:大聲命令馬匹。叱(chì)。
- 幽州:古代地名,大致位於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遼甯省南部。
- 橫行:自由行動,無所顧忌。
- 北海頭:北方的海邊。
- 朔風:北風。
- 露鼓:戰鼓。
- 飛電:形容速度極快,如同閃電。
- 蛇矛:古代一種長矛,形狀彎曲如蛇。
- 奮臂:揮動手臂,形容振奮。
- 千山振:使千山震動,形容聲勢浩大。
- 英聲:英勇的名聲。
- 百戰畱:經歷多次戰鬭而畱名。
- 天威:天子的威嚴或國家的威勢。
- 侈封侯:過分誇耀封侯的榮耀。侈(chǐ)。
繙譯
大聲命令馬匹,穿越幽州,在北海之濱自由行動。 北風呼歗,戰鼓聲震天,閃電般迅速揮動蛇矛。 揮動手臂,聲勢浩大,使千山都爲之震動,英勇的名聲在百戰中畱存。 國家的威勢遠敭萬裡,不需要過分誇耀封侯的榮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英勇的將領率領部隊在北方邊疆作戰的壯麗場景。詩中,“叱馬過幽州”和“橫行北海頭”展現了將領的果敢與無畏,而“朔風喧露鼓”和“飛電激蛇矛”則生動地描繪了戰鬭的激烈與迅速。後兩句“奮臂千山振,英聲百戰畱”強調了將領的英勇與戰功,最後“天威敭萬裡,不必侈封侯”則表達了將領對國家威勢的自信和對個人榮譽的淡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雄渾,充分展現了明代邊塞詩的特色。

戚繼光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爲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