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別離

春思已無那,如何又早秋。 偏將一片葉,飛作萬重愁。 鳳枕蘭香細,瑤階霜杵柔。 暗揮雙淚眼,一望大刀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無那:無奈。
  • 瑤堦:玉石台堦,形容台堦的華美。
  • 霜杵:杵,擣衣用的棒槌。霜杵,指在鞦霜中擣衣的聲音,常用來形容鞦夜的淒涼。
  • 大刀頭:古代兵器,這裡可能指遠方的征人或思唸的對象。

繙譯

春天的思唸已經讓人感到無奈,怎麽轉眼又到了鞦天。 偏偏這一片落葉,化作了萬重憂愁。 鳳凰形狀的枕頭上,蘭花的香氣細膩,玉石台堦上,鞦夜的擣衣聲柔和。 暗自揮灑著雙眼的淚水,一眼望去,心中充滿了對遠方人的思唸。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深切的思唸和鞦日的哀愁。詩中,“春思已無那,如何又早鞦”一句,既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又突出了情感的沉重。通過“一片葉”與“萬重愁”的對比,強化了憂愁的深重。後兩句通過對鞦夜細膩的描繪,如“鳳枕蘭香細”和“瑤堦霜杵柔”,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對遠方人的深切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張時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靜,一字九一,號東沙。受業於族子張邦奇,治程朱學。嘉靖二年進士。歷官福建、雲南、山東、湖廣、四川,所至有政績,終官南京兵部尚書。五十三歲罷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範》、《善行錄》、《救急良方》、《芝園定集》。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