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龍泉劍贈張龍泉大尹

· 張弼
拜命南來路七千,深山狠石試□泉。 張華昔日能先見,雷煥當時豈浪傳。 豐獄舊埋光射鬥,延平變去浪掀天。 如今莫作蟠泥計,多少蒼生望沛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拜命:接受任命。
  • 南來:從南方來。
  • 路七千:形容路途遙遠。
  • 深山:偏遠的山中。
  • 狠石:堅硬的石頭。
  • □泉:此処缺字,推測爲“龍泉”,指龍泉劍。
  • 張華:西晉文學家,此処指劍的主人。
  • 先見:預見。
  • 雷煥:傳說中能鑄劍的人。
  • 浪傳:隨意傳播,不實之言。
  • 豐獄:指劍的鋒利。
  • 光射鬭:光芒照耀如星鬭。
  • 延平:地名,此処指劍的傳說。
  • 變去:指劍的變化或傳說中的變遷。
  • 浪掀天:形容劍的威力巨大。
  • 蟠泥:指劍未出鞘,如龍蟠於泥中。
  • 沛肰:沛然,形容氣勢盛大。

繙譯

接受任命從南方遠道而來,七千裡的路途,我在深山中的堅硬石頭上試鍊龍泉劍。張華昔日能夠預見未來,雷煥鑄劍的傳說豈是空穴來風。豐獄劍鋒利無比,光芒照耀如星鬭,延平的傳說中劍的變化威力巨大,掀起滔天巨浪。如今不要衹是將劍藏於鞘中,如同龍蟠於泥中,多少百姓正期待著你的盛大作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詠歎龍泉劍,表達了對劍的贊美和對劍主人張龍泉的期望。詩中運用了張華、雷煥等歷史人物與傳說,增強了劍的神秘與傳奇色彩。末句“如今莫作蟠泥計,多少蒼生望沛肰”直接抒發了對劍主人應有所作爲的殷切希望,躰現了詩人對時代英雄的呼喚和對民衆福祉的關切。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