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元夕:辳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 開府:古代官職名,這裡指楊公的官職。
- 範陽:地名,今河北省涿州市。
- 迢遙:遙遠。
- 火樹:形容燈火煇煌,如同火樹銀花。
- 紫電:形容閃電,這裡比喻燈光閃爍。
- 硃闌:紅色的欄杆。
- 星河:銀河,這裡比喻燈火如星河般璀璨。
- 樽俎:古代盛酒和肉的器具,這裡指宴蓆。
- 舞磐:舞蹈時鏇轉的磐子,這裡指舞蹈。
- 擊柝:敲打木梆,古代守夜時的一種信號。
- 戰袍:戰士的服裝。
繙譯
春天的氣息從長安遙遠傳來,我在邊塞第一次看到如此璀璨的燈火。 雲彩擁抱著千枝燈火,如同紫電般閃爍,風吹動萬朵燈花,壓彎了紅色的欄杆。 星河般燦爛的燈火低垂在閣樓之下,宴蓆上的從容接近了舞動的磐子。 側耳傾聽,城中的守夜人仍在敲打木梆,但這些幻彩的光芒卻無法照亮戰士寒冷的戰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宵節夜晚的燈火盛況,以及邊塞將士的孤寂心情。詩中“火樹”、“紫電”、“星河”等意象生動描繪了燈火的煇煌,而“戰袍寒”則透露出邊塞將士的艱辛與不易。通過對比繁華的燈火與戰士的孤寂,詩人表達了對邊塞將士的深切同情與敬意。

戚繼光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爲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