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秀野詠雪韻三首

· 朱熹
一夜同雲匝四山,曉來千里共漫漫。 不應琪樹猶含凍,翻笑楊花許耐寒。 乘興正須披鶴氅,瀹甘猶喜破龍團。 無端酒思催吟筆,卻恐長鯨吸海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同雲:指佈滿天空的陰雲。常指雨雪天的陰雲。
  • ****匝(zā):環繞,圍繞。
  • 漫漫:這裏形容白雪無邊無際、廣闊的樣子。
  • 琪樹:仙境中的玉樹,這裏借指被雪覆蓋的樹木。
  • 楊花:即柳絮,這裏用來比喻雪花。
  • 乘興:趁着一時高興。
  • ****鶴氅(chǎng):用鳥羽製成的披風。
  • 瀹(yuè)甘:煮茶。
  • 龍團:宋代貢茶名,製作精細,茶餅上印有龍紋。
  • 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
  • 長鯨吸海乾:長鯨將海水吸乾,誇張地形容酒量極大。

翻譯

一整夜天空中陰雲環繞着四周的山巒,清晨時分千里大地都覆蓋着白茫茫的雪,無邊無際。不應該是那如仙境玉樹般被雪覆蓋的樹木還帶着寒意,反倒是要笑話那如楊花般的雪花竟能這般耐寒。趁着這高興的興致正好披上那用鳥羽製成的披風,令人欣喜的是還可以煮上珍貴的龍團貢茶品嚐。沒來由地飲酒的情思催着我提起吟詩的筆,卻又怕像那長鯨吸水一樣把海水都吸得乾涸了(形容自己飲酒的豪情)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冬季雪景圖並融入詩人的興致與情懷。開篇通過「一夜同雲匝四山,曉來千里共漫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降雪前陰雲密佈的景象以及雪後大地銀裝素裹的廣闊無垠,給人以宏大而壯闊之感。「不應琪樹猶含凍,翻笑楊花許耐寒」,把雪後的樹木比作琪樹,將雪花比作楊花,兩相對比,更凸顯出雪花不懼嚴寒的特質,增添了幾分趣味性與浪漫色彩 。詩的後半部分着重表現詩人的雅興與豪情。「乘興正須披鶴氅,瀹甘猶喜破龍團」,詩人在雪天裏的一系列行爲——披鶴氅、煮香茗,展現出一種閒適優雅的生活情趣和文人雅士的風範。最後「無端酒思催吟筆,卻恐長鯨吸海乾」,筆鋒一轉,從平靜閒適過渡到豪情萬丈,詩歌情緒達到高潮。詩人涌起飲酒的衝動,且想象自己飲酒的豪情猶如長鯨吸海,展現出一種瀟灑不羈的氣質和極爲奔放的情懷。整首詩將雪景描寫、生活雅趣以及內心豪情完美融合,體現了朱熹詩歌既有自然清新的一面,又富有開闊豪邁的意境。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