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黃山

山川形勝雄江東,九華輝映天都峯。 傳聞早已蕩胸臆,恨不插翼長相從。 朅來隨牒官秋浦,城郭奔馳厭塵土。 絜家捧檄過臨城,偷閒兩作煙霞主。 黃山登覽原無由,何期易地太平遊。 清池軒豁日舒麗,突兀樓觀撐深幽。 憑高徙倚敞心目,絕壁半天橫碧玉。 回溪千里指顧間,螺髻分明三十六。 壯懷高向紫霄懸,俯視培塿真一拳。 古今秀色餐不盡,筆端收拾生雲煙。 萍蹤倘未逐流水,古剎相望二三裏。 暇時風月得交遊,鷗鷺同眠勿驚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朅來:qiè lái,去來,歸來。
  • 隨牒:suí dié,指隨選的官牒。
  • 秋浦:地名。
  • 絜家:jié jiā,攜帶家人。
  • :xí,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或聲討的文書。
  • 偷閒:偷閒,tōu xián,擠出空閒時間。
  • 何期:hé qī,表示沒想到,不料。
  • 軒豁:xuān huō,開朗。
  • 突兀:tū wù,高聳的樣子。
  • 徙倚:xǐ yǐ,徘徊,流連不去。
  • 培塿:péi lǒu,小土丘。
  • 萍蹤:píng zōng,比喻行蹤如浮萍般漂泊無定。

翻譯

山川的形勢美景在江東稱雄,九華山與天都峯交相輝映。傳聞早就讓人心潮澎湃,遺憾不能插上翅膀長久相隨。近來帶着任官的文書來到秋浦,在城郭中奔波厭倦塵土。攜帶家人拿着文書路過臨城,擠出空閒時間兩次做這煙霞的主人。原本沒有理由去登覽黃山,沒想到換個地方能在太平遊覽。清澈的池塘開闊明朗每日都很明麗,高聳的樓臺支撐在幽深之處。依靠高處徘徊留戀開闊心胸,懸崖絕壁在半天中似橫陳的碧玉。回曲的溪流在千百里的指顧之間,像螺髻一樣分明的有三十六處。豪邁的情懷高高地向着紫霄高懸,俯視那些小土丘真如一拳大小。古今的秀麗景色享用不盡,在筆端收羅描繪出雲煙之景。如果行蹤沒有追逐流水,古老的寺廟相距二三里。閒暇時能在風月中結交好友遊玩,鷗鷺一同睡眠不要驚起它們。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黃山的壯麗景色和作者遊覽黃山時的感受。詩中先寫了山川的壯美及對黃山的嚮往,而後描述了自己來到秋浦、臨城並終於登上黃山的經歷。對黃山的景色描寫細緻而傳神,如「清池軒豁日舒麗,突兀樓觀撐深幽」「憑高徙倚敞心目,絕壁半天橫碧玉」等,展現出了黃山的明麗、幽深與壯美。作者還抒發了自己的感慨與胸懷,「壯懷高向紫霄懸,俯視培塿真一拳」體現出一種豪邁之氣。最後也表達了希望能自在地享受風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望。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優美,將黃山的美景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石應孫

石應孫,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進士(清乾隆《晉江縣誌》卷八)。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爲池州貴池尉(《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六)。寧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由通判雷州任放罷(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二一)。今錄詩五首。 ► 5篇诗文

石應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