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園夕眺

木犀倜儻散麩金,鬆舉笙竽竹奏琴。 臨水芙蓉自兒女,鏡邊刺繡晚沉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犀:即桂花。
  • 倜儻(tì tǎng):形容瀟灑、不拘束。這裏用來形容桂花開放的姿態不拘謹,灑脫自然。
  • 麩金:碎薄如麩片的黃金。這裏用來比喻木犀花的顏色如同細碎的金子。
  • 笙竽(shēng yú):笙和竽都是古代的吹奏樂器,這裏借指松枝在風中發出的聲音,如同樂器吹奏。
  • 芙蓉:即荷花。

翻譯

秋天的園子中,桂花瀟灑地綻放,如同散落的細碎金子;松樹像是舉起了笙竽,竹子則演奏着動聽的琴音。臨近水邊的荷花如同青春靈動的兒女,在如鏡的水邊像是在專心刺繡,直到傍晚還沉浸在那景色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園傍晚的獨特美景,充滿了自然的意趣。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比喻,將園中的植物賦予鮮活的生命力。把桂花比作撒落的碎金,形象地描繪出桂花的色澤與姿態;用「鬆舉笙竽竹奏琴」將松竹在風中的聲音想象成美妙的樂章,給人以視聽的美妙感受。「臨水芙蓉自兒女」一句,將芙蓉比作青春的兒女,生動展現出荷花靈動的氣質,而「鏡邊刺繡晚沉吟」更是營造出一種靜謐且富有詩意的氛圍,彷彿能看到荷花在水邊如少女般對着平靜水面「刺繡」(倒映着影子),沉醉在傍晚的景色裏。整首詩動靜結合,爲讀者呈現了一幅美輪美奐、充滿詩意與活力的秋園夕眺圖。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閩清人,家瓊州,字白叟,又字如晦,號海瓊子,又號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爲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覽衆籍,善篆隸草書,工畫竹石。寧宗嘉定中詔徵赴闕,對稱旨,命館太乙宮。傳其常往來名山,神異莫測。詔封紫清道人。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