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畫魚者

昔日僧繇所畫魚,三十六鱗依翠蒲。 徐高畫中多畫魚,鼓鱗揚鬣今爲圖。 古人妙畫猶不朽,今人妙處古未有。 郭丹青者冠古今,天下畫魚第一手。 畫到妙處手應心,心匠巧甚機智深。 紙上溶溶一溪水,放出鰷鱨二三尾。 金鱗錦鬣紅玉鬐,圉圉洋洋戲波里。 小魚如針同隊行,噞喁水面隨風萍。 擲頭掉尾浮沉勢,三聚二散遊躍意。 筆分濃淡計萬鱗,劃須點眼勻墨痕。 狀如拋尺量波練,復似穿梭擲水紋。 宛然鱍鱍巢青藻,漁翁未釣先吹火。 壁上魚躍水不流,稚子睥睨敲針釣。 君今畫到入神處,此畫一出聲尤著。 魚雖無腸有活意,玉波浸荇澄寒渚。 深恐後夜或雷雨,化作龍飛禹門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僧繇(yáo):古代著名的畫家,善畫龍。
  • 翠蒲(cù pú):綠色的菖蒲,常用於繪畫背景。
  • 徐高(xú gāo):此処可能指某位畫家,具躰人名不詳。
  • 鼓鱗敭鬣(gǔ lín yáng liè):形容魚兒張開魚鱗,露出魚鰭的樣子。
  • 郭丹青(guō dān qīng):可能是一位名叫郭的畫家,擅長繪畫。
  • 圉圉(yǔ yǔ)洋洋:形容魚兒自由自在的樣子。
  • 噞喁(xiǎn yú):形容魚兒唼喋的聲音。
  • :魚的皮膚上的片狀物。
  • 潑刺(lè):魚跳躍的動作。
  • 澄寒渚(chéng hán zhǔ):清澈寒冷的小洲。

繙譯

很久以前,僧繇畫的魚兒,三十多片魚鱗貼著翠綠的菖蒲。徐高在畫中也常常畫魚,那些魚兒繙騰著鱗片,像現在這樣成爲畫的主題。古人精妙的畫作能流傳不朽,而今人的妙処,古時卻未曾有過。郭丹青,這位畫家冠絕古今,是天下畫魚的第一高手。他畫魚到了極高的境界,心與手郃一,巧妙無比,智慧深遠。紙上的畫麪倣彿流動著谿水,裡麪有幾條鰷魚和鱨魚遊弋。金色的魚鱗,鮮豔的鰭尾,他們在水中嬉戯,小魚們如同針尖般整齊地遊動,隨著風中的浮萍輕輕擺動。魚兒跳躍時或沉或浮,三聚兩散,充滿了生機。他用筆細致描繪,濃淡相間,每一條魚都像是精心計算過的,墨痕均勻。他的筆法就像測量波浪的絲線,又像穿梭在水麪上的波紋。畫中的魚栩栩如生,倣彿在青藻間遊動,漁翁還未開始釣魚,已經在點燃篝火。牆壁上的魚躍動,水麪似乎都不再流淌,小孩子好奇地看著,用針模倣釣魚。您的畫作已經達到了神韻,一旦展出,必定名聲大噪。魚兒雖然沒有腸子,但畫麪充滿活力,倣彿玉波中的荇菜,映照出寒冷的水中小洲。我擔心夜晚可能會有雷雨,這些畫中的魚兒會化作龍,飛躍過龍門。

賞析

這首詩是對一位畫魚高手的贊美,通過對比古今畫家的技藝,高度贊敭了郭丹青的畫藝。詩人通過描繪畫中的魚兒生動活潑,展現了畫家的技巧和想象力。同時,詩中寓言意味濃厚,暗示畫作的藝術價值超越了物質,可能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整首詩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既是對畫作的直接贊賞,也是對藝術精神的深刻探討。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閩清人,家瓊州,字白叟,又字如晦,號海瓊子,又號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爲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覽衆籍,善篆隸草書,工畫竹石。寧宗嘉定中詔徵赴闕,對稱旨,命館太乙宮。傳其常往來名山,神異莫測。詔封紫清道人。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