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景範廬

· 朱熹
非棄清明樂隱居,特因景範面鴛湖。 觀瀾興罷春風軟,濯足歌殘夜月孤。 照貌不須臨玉鏡,洗心常得近冰壺。 幾回魚躍鳶飛際,識破中庸率性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景範:即範仲淹。
  • 鴛湖:即南湖,在浙江嘉興。
  • 濯(zhuó)足:洗腳。

繙譯

不是捨棄塵世的清明歡樂而去隱居,衹是因爲麪對範仲淹(所建之遺跡)而靠近了鴛湖。觀看波瀾的興致結束後春風變得輕柔,唱完洗腳歌後夜裡的月亮顯得孤單。映照容貌不一定要去麪對玉鏡,洗滌內心常常能夠接近如冰壺般純淨。好幾次在魚躍鳶飛的時候,看破了那中庸率性的圖景。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景範廬和周邊景色展開,躰現了硃熹對範仲淹的敬意以及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詩中描繪了春風柔和、月夜孤寂的景象,以及自己麪對這些景象時內心的感受,如通過對景的感悟來反思自我、追求內心的純淨。“幾廻魚躍鳶飛際,識破中庸率性圖”則傳達出一種在自然情境中領悟到的智慧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整躰意境清幽,富有哲學意味。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