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巾子山諸剎

杖策遊山寺,終朝事討尋。 地危敧石磴,殿古倚雲岑。 曲徑行鬆杪,禪房過竹林。 奈何幽興在,他日更登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杖策:拄着柺杖。「策」(cè),柺杖。
  • 討尋:探求,探索。
  • (qī):傾斜。
  • 石磴(dèng):石頭臺階。
  • 雲岑(cén):雲霧繚繞的山峯。
  • (miǎo):樹枝的細梢。

翻譯

拄着柺杖遊覽山中寺廟,整日都在探尋其中之妙。 此地地勢險要,石頭臺階傾斜,古老的殿宇倚靠着雲霧繚繞的山峯。 彎曲的小路穿行在松樹梢間,禪房經過茂密的竹林。 無奈這清幽的意趣令我沉醉,改日定要再來登臨遊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覽巾子山諸剎的情景。詩中通過「杖策」「討尋」等詞,表現出詩人對山寺的濃厚興趣和探索精神。「地危敧石磴,殿古倚雲岑」寫出了山寺的地勢險要和古老神祕,給人以雄偉壯觀的感覺。「曲徑行鬆杪,禪房過竹林」則描繪了山中的幽靜景色,曲徑、鬆杪、禪房、竹林,構成了一幅寧靜而優美的畫面。最後兩句「奈何幽興在,他日更登臨」,表達了詩人對這裏的喜愛之情,以及對再次遊覽的期待。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讓讀者感受到了山寺的獨特魅力和詩人的悠然心境。

石公弼

宋越州新昌人,字國佐,原名公輔。哲宗元祐六年進士。歷任州縣官,善治獄。召爲宗正寺主簿,請徽宗納諫。徽宗大觀二年拜御史中丞,連上章劾蔡京,建議省冗官。進兵部尚書兼侍讀,諫花石綱,請與民休息。出知揚、襄州。蔡京再相,羅織其罪,責爲秀州團練副使,台州安置,逾年,遇赦歸。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