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藥禽

靈禽悲噪白雲邊,人到天台古洞天。 點化春愁三月暮,喚回曉夢五更前。 有如搗藥灑淚響,非杵非舂自戛然。 毛羽也知仙可學,聲聲要結煉丹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靈禽:指文中所提到的搗藥禽,神靈般的禽鳥,帶有神奇色彩。
  • 天台:天台山,是著名的道教勝地。
  • 點化:啓發引導,在這裏指搗藥禽的聲音似能啓發春愁的思緒。
  • ****戛然(jiá rán):形容聲音清脆、響亮。這裏指搗藥禽發出的聲音。
  • ****杵(chǔ):舂米等用的木棒。
  • ****舂(chō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鉢裏搗掉皮殼或搗碎 。

翻譯

一隻神異的鳥兒在白雲邊上悲傷地鳴叫,此時,我來到了天台山古老的神仙洞府。在這暮春三月,它的叫聲彷彿在點化我內心的春愁;五更天還未破曉的時候,鳥鳴又把我的曉夢喚醒。這鳥兒的聲音就像有人在一邊搗藥一邊灑淚發出的聲響,那聲音既不是用杵,也不像是舂米發出的,卻清脆響亮、自然而成。這鳥兒似乎知道人可以通過學習修道成仙,它的聲聲鳴叫,好像都在表示想與人結下一起煉丹的緣分。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奇幻與浪漫的氣息。詩的開篇便創設出一種空靈、神祕的意境,神異的搗藥禽在白雲邊悲鳴,與詩人身處的天台古洞天相映襯,二者共同構建出一個超凡脫俗的仙境氛圍。中間兩聯,詩人細膩地描寫了搗藥禽啼鳴帶來的獨特感受,那種能點化春愁、喚回曉夢的神奇作用,讓這鳥兒充滿了靈性。「有如搗藥灑淚響,非杵非舂自戛然」一句,巧妙地運用比喻和生動的聲響描繪,將鳥兒啼聲的獨特質感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強烈的聽覺衝擊。尾聯則賦予了搗藥禽更深刻的寓意,鳥兒似乎也渴望仙丹修煉,與人結下煉丹之緣,進一步昇華了詩歌追求超凡脫俗、修道煉丹的主題。整首詩將神話色彩、自然情趣與人生追求完美融合,體現了作者奇幻的想象力與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閩清人,家瓊州,字白叟,又字如晦,號海瓊子,又號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爲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覽衆籍,善篆隸草書,工畫竹石。寧宗嘉定中詔徵赴闕,對稱旨,命館太乙宮。傳其常往來名山,神異莫測。詔封紫清道人。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