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安道楊儀之二漕勸農有詩次韻二首

· 朱熹
並峙雙臺峻,分馳四牡閒。 共欣膏脈潤,未要粉泥乾。 詩律何妨細,歡情豈遂闌。 新畬行可問,載酒想同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利用水道轉運糧食。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雙臺:此處應指兩座高臺。
  • 四牡:指駕車的四匹雄馬。
  • 膏脈:肥沃的土壤。
  • 新畬(shē):新開墾的田地。

翻譯

兩座高臺並立很是險峻,四匹雄馬分別奔馳顯得很悠閒。一起欣喜肥沃的土壤溼潤,不等到粉泥變幹。詩的格律不妨細緻一些,歡樂的情感哪會就這麼停止。新開墾的田地情況可以去詢問,帶着酒真想一同去看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勸農時的場景和氛圍。詩中通過描寫高臺、駿馬等景象,展現出一種宏闊又閒適的意境。對於土壤的肥沃溼潤表達出歡喜,也體現出對農事的關注。提到詩律和歡情,展現了作者對於詩歌創作和生活情趣的態度。最後表達對新田地的關心以及想一同前去查看的願望,體現出對農事活動的積極參與和對土地的熱愛之情。整體語言自然流暢,意境質樸清新,既寫出了具體的景象,又蘊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考。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