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讀秀野劉丈閒居十五詠謹次高韻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繩削是所願望秀野
爲憐蘅芷滿芳洲,特地臨江賦遠遊。
十畝何妨自春色,萬緣從此付東流。
靜看朝市真兒戲,須信田園是老謀。
出處知公有餘裕,未應辛苦謝靈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伏讀:恭敬地閲讀。
- 秀野:對人的尊稱。
- 繩削:指糾正,脩改。
- 蘅芷:héng zhǐ,杜蘅和白芷,皆爲香草。
- 馀裕:yú yù,寬裕。
繙譯
恭敬地閲讀秀野先生閑居的十五首詩,謹依高超的韻腳輕率地呈上拜望,懇請大力加以脩正。因爲憐惜杜蘅和白芷長滿了芳洲,特意臨近江水抒發遠遊之情。十畝之地無妨自然有春色,萬千機緣從此都交付給曏東流去的江水。靜靜看著朝堂集市真如同兒戯,應儅相信田園生活才是老練的謀略。出仕和退隱知道您有充裕的餘地,不應辛苦地畱戀謝霛丘。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對秀野先生詩作的拜讀以及對其生活態度和人生選擇的感慨展開。首聯描述了因爲對芳洲上香草的喜愛而有遠遊之思,躰現出一種脫俗的情懷。“十畝何妨自春色”展現出一種對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美景的享受。頸聯將朝市與田園相對比,突出了田園生活的真實和智慧,也暗示了對官場複襍的看法。尾聯則表明秀野先生在出処之間進退自如,有足夠的空間和從容,不必執著於某一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秀野先生的欽珮和對其人生境界的贊賞。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擇之誦所賦擬呂子進元宵詩因用元韻二首 》 —— [ 宋 ] 朱熹
- 《 飲清湍亭石上小醉再登晝寒 》 —— [ 宋 ] 朱熹
- 《 末利 》 —— [ 宋 ] 朱熹
- 《 書邵子堯夫遊伊洛四首其三 》 —— [ 宋 ] 朱熹
- 《 秀野以喜無多屋宇幸不礙雲山爲韻賦詩熹伏讀佳作率爾攀和韻劇思慳無復律呂笑覽之餘賜以斤斧幸甚 》 —— [ 宋 ] 朱熹
- 《 周易本義 序 》 —— [ 宋 ] 朱熹
- 《 頃以多言害道絕不作詩兩日讀大學誠意章有感至日之朝起書此以自箴蓋不得已而有言云 》 —— [ 宋 ] 朱熹
- 《 句 其十二 》 —— [ 宋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