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庵曉色

燭影奪明月,鐘聲撞曉雲。 瓷盤餘柏子,傾作一爐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玉蟾:南宋時期道教南宗五祖之一。
  • 柏子:柏樹的果實。

繙譯

燭火的光影蓋過了明月的光芒,鍾聲撞擊著清晨的雲朵。瓷磐裡還賸下些柏子,全都倒出來在爐中焚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山菴中的景象。“燭影奪明月”生動地寫出了燭火在特定環境下的明亮,與明月形成對比。“鍾聲撞曉雲”則以極具動態感的方式,表現出鍾聲的響亮以及對清晨寂靜氛圍的打破。最後兩句寫柏子在磐中被投入爐中焚燒,則從細微処展現了山菴生活的一個場景。整首詩雖短小,卻意境獨特,給人一種清冷淡雅的感覺。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閩清人,家瓊州,字白叟,又字如晦,號海瓊子,又號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繼爲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覽衆籍,善篆隸草書,工畫竹石。寧宗嘉定中詔徵赴闕,對稱旨,命館太乙宮。傳其常往來名山,神異莫測。詔封紫清道人。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