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閏十月十五日聞永新破諸兇就戮無遺喜賦三十二韻

· 劉崧
鼓亂雄諸郡,憑兇跨十年。 荊湖延毒霧,漢沔注妖躔。 鳥獸寧殊類,龍蛇自一川。 羽毛初景附,苞櫱忽根連。 掠野時乘間,攻城亦破堅。 踐攘螻蟻甚,累系犬羊然。 裏錄先鋒籍,家亡世業田。 鯨吞那有間,席捲欲無前。 割奪封疆盛,依乘節制專。 公侯悽喪狗,奴隸歘登仙。 白日驚雷破,炎天積雪懸。 存亡覘貨賄,喜怒信刀鋋。 誅責窮糠秕,需求到甓磚。 寡妻牽雨筏,尪子負冰椽。 徭役家家急,科徵處處煎。 田廬久焚落,衣履極窮穿。 慘矣生民禍,居然爵土煽。 積金明別塢,陳粟閟荒煙。 列地朱甍壯,層城畫堞鮮。 椎牛釃玉醴,躍馬鑄金鞭。 事楚終懷譎,盟邾或撓權。 郊端兵屢挫,城下檄虛傳。 苟不罹勍敵,能無感彼天。 假名徒虎負,就縳竟蟬聯。 夜諜披心膂,晨登奪旆旃。 刳腸劇狐鼠,啄腦任烏鳶。 崛強嗟何在,繁華總棄捐。 掃除應假手,覆敗已駢肩。 野昔耕無犢,民今坐有氈。 飛霜收殺氣,清旭麗居廛。 禾水春前綠,屏山雪後妍。 遺氓喜相勞,早晚賦東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乙巳:干支紀年,這裏指具體的年份。
  • 閏十月十五日:農曆的閏月和具體日期。
  • 永新:地名。
  • 諸兇:指作惡多端的人。
  • (lù):殺。
  • 雄諸郡:在各郡稱雄。
  • 荊湖:古代的地名,大致在今湖北、湖南一帶。
  • (miǎn):水名,漢水的上游。
  • (chán):指天體的運行。
  • (niè):樹木砍去後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
  • (rǎng):侵奪,偷竊。
  • 鯨吞:像鯨魚一樣地吞食,多用來比喻吞併土地等。
  • 割奪:剝奪,奪取。
  • 封疆:指分封的疆土,或者疆域。
  • 依乘:憑藉。
  • 節制:指揮管轄。
  • (xū):快速。
  • (chán):古代一種鐵柄短矛,也泛指短矛。
  • 誅責:懲罰,責罰。
  • 糠秕(kāng bǐ):穀皮和癟谷,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 (pì):磚。
  • (wāng):瘦弱。
  • 徭役: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 科徵:徵收賦稅。
  • 朱甍(méng):紅漆的屋棟,指稱富麗堂皇的樓閣。
  • (dié):城上如齒狀的矮牆。
  • (shī):濾酒,斟酒。
  • (jué):欺詐,玩弄手段。
  • 勍敵(qíng dí):強敵。
  • 假名:虛假的名聲。
  • (fù):同「縛」,捆綁。
  • 蟬聯:連續不斷。
  • 心膂(lǚ):心與脊骨,比喻主要的輔佐人員,也比喻親信得力之人。
  • (pèi):古時末端形狀像燕尾的旗子。
  • (zhān):本意是古代一種赤色曲柄的旗,這裏泛指旌旗。
  • 狐鼠:比喻壞人。
  • 烏鳶(yuān):烏鴉和老鷹,均爲貪食之鳥,常用以比喻貪殘者。
  • 崛強:同「倔強」,剛強,不屈服。

翻譯

各郡被叛亂攪得混亂不堪,這些兇惡之徒橫行霸道跨越了十年。 荊州、湖區蔓延着惡毒的霧氣,漢水、沔水一帶被妖邪的氣息佔據。 鳥獸難道有不同的種類嗎?這些壞人如同龍蛇盤踞在這一片土地。 他們起初像剛出的羽毛、剛長的新芽一樣相附相連。 他們掠奪田野時趁機行動,攻打城池時也能攻破堅固的防禦。 他們肆意踐踏,如同螻蟻一般,又像犬羊一樣被大量捆綁。 鄉里的登記簿上記錄着他們是先鋒,許多人家失去了世代相傳的產業和田地。 他們像鯨魚吞食一樣毫不間斷,像席捲一般勢不可擋。 他們奪取大量的疆土,憑藉着專有的指揮管轄權。 公侯們變得像喪家之狗,而那些奴隸們卻突然變得像神仙一樣。 如同白日驚雷打破黑暗,炎熱的夏天卻像積雪懸掛般寒冷。 人的存亡取決於財物賄賂,高興或憤怒都取決於刀槍。 他們懲罰到最無價值的人,需求甚至到了每一塊磚。 寡婦拉着雨中的筏子,瘦弱的孩子揹着冰冷的木椽。 家家被徭役逼迫得很急切,到處徵收賦稅,百姓備受煎熬。 田地房屋長期被焚燬,人們的衣服鞋子都極度破爛。 百姓遭受的災禍悲慘啊,而這些人居然因爲爵位和土地而煽動叛亂。 積累的金銀財寶藏在別的塢堡,儲存的糧食在荒煙中封閉。 排列的高樓大廈雄偉壯麗,層層的城池上矮牆鮮豔奪目。 殺牛斟美酒,躍馬鑄造金鞭。 侍奉楚國最終心懷欺詐,與邾國結盟或許會擾亂權力。 在郊外作戰屢次受挫,在城下的檄文也只是虛假的傳言。 如果不是遇到了強大的敵人,怎能不感受到上天的憤怒呢? 虛假的名聲只能像老虎揹負東西一樣沉重,最終被接連捆綁起來。 夜晚的間諜被揭露心腹,早晨登上高處奪得旗幟。 開膛破肚如同狐狸老鼠一般,啄腦任由烏鴉老鷹來做。 那些倔強的人現在在哪裏呢?所有的繁華都被拋棄了。 掃除這些惡人應該藉助他人之手,他們失敗後已經一個挨着一個被懲處。 以往田野裏耕種沒有牛,現在百姓卻能安心地坐在氈上。 飛霜收斂了肅殺之氣,清晨的陽光照亮了居所。 禾水在春天之前變綠,屏山在雪後更加美麗。 流亡的百姓高興地相互問候,期盼着早日回到東方的家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叛亂者的惡行以及他們最終被平定的過程,反映了社會的動盪和百姓的苦難。

詩的開頭描述了叛亂的時間之長和範圍之廣,以及叛亂者的兇惡和囂張。接着,詳細敘述了叛亂者的種種暴行,如掠奪、攻城、欺壓百姓、濫用權力等,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和災難。詩中通過對比,展現了公侯的落魄和奴隸的得意,以及百姓的悲慘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和矛盾。

後半部分則描寫了叛亂者的失敗和受到的懲罰,表達了對正義的伸張和對百姓的同情。詩中提到「假名徒虎負,就縳竟蟬聯」,指出叛亂者的虛假名聲和最終的下場,強調了他們的罪惡不可逃脫。最後,詩中描繪了社會恢復和平後的景象,如「飛霜收殺氣,清旭麗居廛」,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未來的希望。

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叛亂者的形象和他們的行爲所帶來的後果,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百姓的關懷,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