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祀事:祭祀之事。
- 絕域:極遠的地方。(「域」讀音:yù)
- 衣冠:這裏指穿着衣冠的人,代表士人和官員。
- 百蠻: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
- 鹵簿:古代帝王出行時的儀仗隊。
- 紫禁:指皇宮。
- 箾韶:虞舜樂舞名。(「箾」讀音:xiāo)
- 彤關:紅色的關塞,此處可能借指京城的門戶。
- 螭頭:古代彝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龍頭像。這裏指宮廷建築上的裝飾。
- 豹尾:天子屬車上的飾物,懸於最後一車。後亦用於天子鹵簿儀仗。
翻譯
在清明的朝代,祭祀之事重視遵循三種禮儀,極遠地方的官員們都奔赴而來。 清晨,儀仗隊移動着通向皇宮,虞舜樂舞在春天奏響,傳至京城的門戶。 爐中的香菸似乎要升騰起來,使得螭頭的裝飾略顯暗淡,旗幟的影子斜斜展開,豹尾飾物顯得閒適。 自然是在郊外的祭壇上遵循着漢朝的典禮,誰去議論玉檢(一種皇帝封禪用的文書)登上泰山之事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朝廷舉行祭祀和慶典的盛大場面,展示了明朝的威嚴和禮儀之隆重。詩中通過對祭祀儀式、儀仗隊伍、音樂演奏等方面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首聯寫清朝重視祭祀之事,各地官員紛紛前來,體現了朝廷的威望和影響力。頷聯描述了清晨儀仗隊的行進和樂舞的演奏,展現出慶典的宏大和熱鬧。頸聯通過對爐煙、螭頭、旗影、豹尾等細節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宮廷的莊嚴和神祕。尾聯則表達了對遵循漢朝典禮的重視,同時也暗示了對封禪等傳統禮儀的思考。
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恢弘,用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明朝的盛世景象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