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劉吏部

曾記龍門御李時,汪汪千頃玉爲姿。 興來共酌三山月,別去難裁尺素詞。 廬嶽崢嶸瞻氣色,秣陵佳麗助吟思。 狂餘潦倒衡茆下,猶慰雲霄有故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門御李:比喻得到高人的賞識或推薦。
  • 汪汪千頃:形容水域廣闊,這裏比喻人的才學淵博。
  • 玉爲姿:比喻人的風度或才華出衆,如同美玉一般。
  • 三山:指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這裏泛指仙境或美景。
  • 尺素詞:指書信或詩文。尺素,古代書寫用的小而薄的絹帛。
  • 廬嶽:指廬山,這裏代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 秣陵:古代地名,今南京,這裏指繁華之地。
  • 吟思:指創作詩歌的靈感和思緒。
  • 狂餘:指作者自己,自謙之詞,意爲狂放不羈之餘。
  • 潦倒:形容生活困頓,不得志。
  • 衡茆:指簡陋的居所。衡,橫木;茆,茅草。
  • 雲霄:比喻高位或遠大的前程。
  • 故知:老朋友,知己。

翻譯

記得曾在龍門得到您的賞識,您的才學如汪洋大海般深廣,風度如美玉般出衆。 我們曾在三山仙境般的月光下共飲,離別後難以用書信表達我的思念。 我在廬山腳下仰望,感受到您的氣概非凡,秣陵的繁華也激發了我的詩思。 我雖狂放不羈,生活潦倒,住在簡陋的茅屋中,但得知您在高位,仍感欣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劉吏部的深厚情誼和對其才華的讚賞。詩中通過「龍門御李」和「汪汪千頃玉爲姿」等意象,讚美了劉吏部的賞識之恩和博學多才。後文則通過「三山月」和「尺素詞」等表達了離別後的思念之情。結尾處,作者雖自謙「狂餘潦倒」,但得知故知在高位,仍感到欣慰,體現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鄧於蕃

鄧於蕃,字白屏。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舉人,歷鹽運同知。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四。 ► 7篇诗文

鄧於蕃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