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老漁行爲贈大司農白陽畢老年丈請告榮歸
大海茫茫吞淮濟,浸地稽天渺無際。岱宗峨峨表八殥,篤生我公真名世。
津門治餉關治兵,籌軍儲國多血誠。但聞壁壘一時變,狡奴不敢驅長旌。
御史執法百寮率,矯矯人中推屈軼。神羊觸邪邪屏藏,簪筆生風霜凜粟。
東南倚命惟司徒,心計猶稱晁大夫。言念財貨稱泉府,泉流出入宜均輸。
舊額逋借外者竭,積蠹耗蝕內者渫。楚賦之波逝不還,旁竇新增堤亦穴。
一一裁量奏帝閶,帝意從之若靡遑。直令衰薾色漸起,又復三殿亟輸將。
正爾明廷勤借箸,公忽抽簪賦歸去。去矣當如蒼生何,道路驚傳胡太遽。
慚予駑鈍蒙驅拂,辱比參苓成藥物。顧今感激豈私恩,所爲廟廊思黼黻。
江湖廟廊故相關,鴻飛遵渚公其還。天爲保釐屬元老,太傅豈得淹東山。
吁嗟乎太傅豈得淹東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岱宗:泰山的別稱。
- 八殥(yín):八方的邊遠地區。
- 屈軼:傳說中的草名,能指向奸佞之人。
- 神羊:傳說中的神獸,能辨別是非。
- 簪筆:古代官員插在帽上的筆,用於隨時記錄。
- 晁大夫:晁錯,西漢政治家,以善於理財著稱。
- 泉府:古代掌管貨幣的官府。
- 均輸:古代一種調節物價的政策。
- 逋借:拖欠借貸。
- 積蠹:長期積累的蛀蟲,比喻積弊。
- 渫(xiè):泄露,流失。
- 帝閶:天帝的宮門,比喻朝廷。
- 靡遑:無暇,忙碌。
- 衰薾:衰敗。
- 輸將:輸送,供給。
- 借箸:借用筷子,比喻出謀劃策。
- 抽簪:比喻辭官歸隱。
- 黼黻(fǔ fú):古代禮服上的花紋,比喻華美的文章或辭藻。
- 鴻飛遵渚:比喻高飛遠走。
- 保釐:保護治理。
- 元老:對年高望重者的尊稱。
- 東山:比喻隱居之地。
翻譯
大海茫茫,吞沒了淮河與濟水,天地間一片無邊無際。泰山巍峨,標誌着八方的邊遠地區,而您,真是這個時代的傑出人物。
在津門,您治理糧食與軍需,爲國家籌劃軍事儲備,充滿了血性和忠誠。只聽說軍營的壁壘因您而煥然一新,敵人不敢輕易揮動他們的長旗。
作爲御史,您執法嚴明,百官都以您爲榜樣,您如同傳說中的屈軼草,能識別奸佞。神羊觸碰邪惡,邪惡便退藏,您的筆下生風,霜雪凜冽,令人敬畏。
東南地區依賴您的司徒之職,您的理財能力堪比古代的晁錯大夫。您思考財富如同掌管泉府,貨幣的流通與出入應當均衡。
舊有的債務和借貸已耗盡,長期的積弊導致內部資源流失。楚地的賦稅如波濤般逝去不復返,新的漏洞如同堤壩上的新穴。
您一一衡量後向朝廷奏報,皇帝聽從您的建議,忙得不亦樂乎。這使得衰敗的局面逐漸好轉,又迅速向三殿輸送物資。
正當您在朝廷中勤勉地出謀劃策,您卻突然決定辭官歸隱。您離開後,人們該如何是好,道路上的傳聞令人震驚。
我自愧不如,受到您的驅策和拂拭,感到羞辱,如同參苓成爲藥物。現在我感激不盡,難道只是因爲私人的恩惠嗎?我所思考的是爲了國家的繁榮和華美的文章。
江湖與朝廷本就息息相關,您如同鴻雁沿着沙洲飛翔,您會回來的。天命讓您保護和治理這片土地,太傅怎能長久隱居在東山呢?
啊,太傅怎能長久隱居在東山呢?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一位名叫白陽的老年丈,他曾擔任大司農,爲國家治理糧食和軍需,後因年老請辭歸鄉。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白陽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以及他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白陽辭官歸隱的惋惜和對國家未來的擔憂。整首詩語言華麗,情感深沉,既是對白陽的頌揚,也是對時代英雄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