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十二曲 · 其六 · 樂中悲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中誰知嬌養?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 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 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樂中悲》是《紅樓夢》中唱史湘雲的判曲。所謂的“樂中悲”,是說榮華富貴中潛伏着危機,歡樂中潛藏着悲哀。

賞析

開頭二句“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描述了史湘雲雖然生於富貴之家,但因自幼父母雙亡,失去了父愛與母愛,沒有人護持她嬌慣她。 下面三句“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描繪了史湘雲那種寬宏大度,活潑樂觀,瀟灑豪放,頗有些男孩子氣質的性格特點。作者以讚賞的口氣描述她的這些性格特點,說她的性格有如霽月光風輝映着玉堂那樣亮麗可愛。父母早喪,能有這樣的性格,是不幸中的幸事。 在《紅樓夢》中,史湘雲是大觀園女孩兒個性格最活潑的一個。她最大的特點就是“英豪闊大寬宏量”,從無小兒女那種扭怩之態。薛寶釵過生日唱戲,王熙鳳說一個小旦活像某個人。薛寶釵已看出來,一笑,不說;賈寶玉也猜着了,但不敢說;史湘雲脫口而出:“倒像林姐姐的模樣!”不經心地得罪了林黛玉,引起一場有趣的小口角。至於她喝醉酒後,躺在芍藥花叢裏睡大覺,更是《紅樓夢》中一大美景。 後面三句,作者認爲史湘雲有這樣的性格,而且才華又不在薛寶釵、林黛玉之下,也配上一個如意郎君,恩愛終生,以彌補幼年的不幸。然而事情總是不盡人意,“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史湘雲是豁達之人,對此也會看得開的,因此結句寫道:“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可見,湘雲的結局也是悲劇性的。 史湘雲和林黛玉的遭遇有相類之處,但個性卻截然不同。林黛玉多愁多病,整天哭哭啼啼。史湘雲卻健康活潑,愛說愛笑,偏又有點咬舌,把“二哥哥”說成“愛哥哥”,讓林黛玉取笑。她不像林黛玉那樣早夭,但等待她的也決不是什麼美好的生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襁褓(qiǎng bǎo):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借指嬰幼時期。
  • 綺羅叢:亦作「綺羅從中」,指富貴繁華的生活環境,這裏指富貴之家。
  • 嬌養:指過分寵愛、縱容地養育。
  • 縈(yíng):迴旋纏繞,引申爲牽掛、縈繞。
  • 霽(jì)月光風:指雨過天晴時的明淨景象,比喻人的胸懷坦白開朗。
  • 玉堂:即玉堂殿,此處代指富貴之家或豪門大族。
  • 廝配:相匹配、般配。
  • 准折:抵消、抵償。
  • 雲散高唐:出自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指仙女和楚王的歡會,這裏喻指美好的婚姻離散。
  • 水涸(hé)湘江:傳說舜帝南巡,死於蒼梧, 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林黛玉原型)在湘江邊哭泣,眼淚灑在竹子上,竹上生斑,後投湘江而死。這裏比喻緣分已盡。
  • 塵寰:指人世。
  • 消長:指事物的盛衰、增減、變化。
  • :指命運、定數。

翻譯

還在嬰孩時期,父母就雙雙離世。即便生活在富貴奢華的環境裏,又有誰真正寵溺嬌慣她呢?幸而生來性情豪爽、心胸寬廣,從來不會把男女之間的情事,略微放在心上。恰似那雨過天晴後的明月清風,光輝映照於富貴豪門之中。命中配得才貌雙全如同仙人般的夫婿,期望能擁有長久的夫妻生活,足以抵消幼年時生活的坎坷。但最終還是像高臺上雲消霧散,湘江水乾涸,美好的姻緣破滅離散。這是人世間盛衰變遷的定數,何必白白地悲傷呢?

賞析

這首曲子是史湘雲的判詞,以樂爲起,以悲爲終,深刻地描繪了她命運的起伏與悲劇性結局。開篇講述她幼年父母雙亡的不幸,即便生活在富貴家庭,也難享真正的嬌寵關愛,爲其命運定下悲涼基調。「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卻不被兒女之情羈絆,展現出她磊落的胸襟、豪爽的性格;又寫她幸運地嫁給才貌雙全的夫婿,似乎能改寫幼年的坎坷,有生活圓滿的美好期許。然而筆鋒一轉,「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陡然點明美好終成泡影,美滿婚姻如夢幻消散,表達了命運無常。末句「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似超脫曠達,實則蘊含無奈與哀傷,表現出命運看似無法更改的殘酷。曲子運用對比手法,樂與悲強烈反差,如幼年的不幸與成年看似美滿的婚姻,更突顯了命運之不可測與悲劇色彩。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