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二首

林宗倫鑑蔚宗疑,從古惟人不易知。 苦向鐘山辯心跡,多情猶覺惠卿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林宗:指南朝梁代的文學家沈約,字休文,有「文籍之宗」之稱。
  • 倫鑑:指鑑別人才的能力或標準。
  • 蔚宗:北魏的高允,字允明,以博學多識、公正無私著稱。
  • 疑:此處可能指疑惑或評價不一。
  • 鐘山:南京的別稱,歷史上曾是南朝的政治中心。
  • 辯心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行爲。
  • 惠卿:東晉時的權臣王導,因其多情而被人非議。

翻譯

沈約的才華如同沈林宗那樣被人讚譽,高允的公正卻讓蔚宗感到疑惑,自古以來,人的品性真是難以完全瞭解。他在鐘山(南京)努力表白自己的心志,但即使如此,人們還是覺得他像多情的王導一樣有些癡傻。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沈約與高允兩位歷史人物,表達了對人性複雜性的感慨。沈約以文學才華爲世人所敬仰,而高允的公正無私則讓人質疑,兩者都面臨他人難以完全理解的境地。詩人借鐘山這一歷史背景,強調了即使在顯赫的位置上,個人的心路歷程也可能被誤解。同時,通過對王導的提及,暗示了人們對名利場中人物過多情感的評判。整首詩寓言性強,語言含蓄,體現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深度思考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陳曾壽

陳曾壽

晚清官員、詩人。字仁先,號耐寂、復志、焦庵,家藏元代吳鎮所畫《蒼虯圖》,因以名閣,自稱蒼虯居士,湖北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陳家大嶺人,狀元陳沆曾孫。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廣東監察御史,入民國,築室杭州小南湖,以遺老自居,後曾參與張勳復辟、僞滿組織等。書學蘇東坡,畫學宋元人。其詩工寫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詩的後起名家,與陳三立、陳衍齊名,時稱海內三陳。 ► 1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