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馬卓羣至龍井

攜伴行山不辭遠,薄雲作暝迷高暾。 才踰風篁秋景絕,絳霞一抹霜林屯。 御巡蹬道尚完好,荒榛故礎知山門。 徑轉斜垣繞佛閣,雜花羅列明秋軒。 老僧煎泉自提挈,妙諳茗事相評論。 更出新藏壓山產,香沁荷露何清黁。 爲言珍璧不自享,拜月一薦嫦娥尊。 咽服清虛三洗髓,神慮皎皎無由渾。 還穿竹徑步犖确,湖光遠漏如池盆。 曲流碧玉荇縈拂,老柳紅浸珊瑚根。 湫澄龍去絕變化,殘妝倒鏡秋棠魂。 我行違世更患難,耽此偶作忘朝昏。 天風泠泠度聲賴,妙意有在當誰言。
拼音
陳曾壽

陳曾壽

晚清官員、詩人。字仁先,號耐寂、復志、焦庵,家藏元代吳鎮所畫《蒼虯圖》,因以名閣,自稱蒼虯居士,湖北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陳家大嶺人,狀元陳沆曾孫。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廣東監察御史,入民國,築室杭州小南湖,以遺老自居,後曾參與張勳復辟、僞滿組織等。書學蘇東坡,畫學宋元人。其詩工寫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詩的後起名家,與陳三立、陳衍齊名,時稱海內三陳。 ► 1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