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薌見人和韻詩偶成七古一首即次其韻
趙幟忽易漢赤幟,壁壘一新程不識。
指揮市人無不可,妙腕惟見東坡集。
抗手涪翁屹兩雄,降受堅城提一律。
後來邯鄲強學步,何異雞鳳同一食。
東坡浩浩萬斛泉,出不擇地何待汲。
山谷禪悟妙機鋒,盡吸西江誰與敵。
天資學力兩絕頂,元非空腔非典實。
難者易之易者難,人不躓山或躓垤。
虛者實之實者虛,傾蓋交歡遇眉睫。
惟君大將建旗鼓,沙場百戰飽經歷。
注坡驀澗履平地,百金戰馬老行列。
即今歛手卷波瀾,白髮誰珍遂良帖。
笑我索然成老翁,瑣瑣襪線酬詩筒。
文章狗監關際會,坐論天下誰英雄。
儒冠竟溺亦良幸,惟願吾皇歌大風。
拼音

陳曾壽
晚清官員、詩人。字仁先,號耐寂、復志、焦庵,家藏元代吳鎮所畫《蒼虯圖》,因以名閣,自稱蒼虯居士,湖北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陳家大嶺人,狀元陳沆曾孫。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廣東監察御史,入民國,築室杭州小南湖,以遺老自居,後曾參與張勳復辟、僞滿組織等。書學蘇東坡,畫學宋元人。其詩工寫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詩的後起名家,與陳三立、陳衍齊名,時稱海內三陳。
► 1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