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皺面觀河:源自《楞嚴經》「爾時世尊,舒兜羅綿網相光手,著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照十方世界。來詣佛所,塞空而集。」波斯匿王曾因觀恆河水,感悟自己面貌日漸衰老如同河水不斷流逝,「皺面觀河」藉此意象表達時光的流逝以及自身生命的變化。
- 故依然:還是原來的樣子。
- 人天長者:人天,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與天道。「人天長者」指德行高尚、受人尊重的人 ,這裏可理解爲品行高潔、令人敬仰的人或一種境界。
- 遺民:指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朝的人。這裏詩人以遺民自稱,是表達自己亡國之後的遺民心境。
- 鈍禪:「鈍」有笨拙、不敏銳之意;「禪」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和境界。「鈍禪」體現一種對禪意有獨特感悟且看似愚鈍實則別有深意的狀態,或許是詩人在經歷滄桑後一種質樸、返璞歸真的精神追求。
- 多生:在佛教的觀念裏,「多生」指多世,宿世以來。
- 蔬筍氣:原指詩文中表現出的清淡、質樸、寒儉的風格,也有說法指詩文中透露出的僧家清淡生活的氣息。這裏可能表達自己過去的喜好或習性帶有這種清淡、古樸之感。
- 那知許事:「那知」表示哪裏知道;「許事」即這些事,「那知許事」表示並不在意或不想了解某些事情。
- 蛤蜊(gé lí):生活在淺海泥沙中的貝類。出自《南史·王融傳》「不知許事,且食蛤蜊」,表示不管世俗事務,只關注眼前簡單事物。
- 連牆:鄰居之意,指住所相鄰。
- 拄杖:拄着柺棍,代指出遊、漫步。
- 南屏:杭州南屏山,風景秀麗,古代文人墨客常流連之地。
翻譯
十七年的時光如河水般匆匆流逝,看着自己衰老的面容,而如今與你相逢,彼此相視一笑,一切都彷彿還和從前一樣。就像那令人敬仰的高潔之人如潺潺流水般自然存在,而我這懷舊的文人只能寄情於質樸的禪意之中。我沒有爲自己長久以來帶有的那種清淡質樸氣性而感到後悔,也並不想關心那些紛紛擾擾的過往俗事。我想與你再次約定,以後相鄰而居,一起拄着柺棍在南屏山欣賞那美麗的落日餘暉。
賞析
這首詩是陳曾壽贈友人盧鴻滄之作,全詩充滿了對歲月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真摯友情的珍視。開篇「皺面觀河十七年,相逢一笑故依然」,以時光變化的感慨和久別重逢的欣慰起筆,時空對照,讓人感受到歲月滄桑卻友情不變,頗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感,不過更多了歷經歲月的蒼涼況味。
頷聯「人天長者稱流水,文字遺民託鈍禪」,用「人天長者」和「流水」的意象,表達對高潔品質的讚賞和時光的思考;「文字遺民」與「鈍禪」則凸顯了詩人在特殊時代背景下,作爲前朝遺民,精神上的依託與追尋,充滿身世漂泊、家國興衰之感。
頸聯「未懺多生蔬筍氣,那知許事蛤蜊前 」進一步訴說心性,看似灑脫地表示不後悔自己的清淡習性,也不在意那些過去的事,實則蘊含着對往事難以忘懷卻又無力改變的隱痛。
尾聯 「與君更結連牆約,拄杖南屏落照邊」 則畫風一轉,從過去的感慨走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希望與友人鄰里相伴,遊山玩水,在自然美景中度過時光。這不僅體現了對友情的期待和珍惜,也表現出對寧靜淡泊生活的嚮往 。整體詩歌情感深沉而複雜,用詞含蓄雅緻,蘊含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與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