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

月苦啼鵑,堂空去燕,斷腸人正悲秋。素柰橫簪,雲鬟無限清愁。花陰暗怯金鈴報,訴心情、鸚母前頭。待句留、江渚潮深,莫放行舟。 天涯豈料驚風鶴,念綠楊城郭,遽賦離憂。鏡檻琴臺,黯然一別妝樓。玉溪底事添惆悵,又無端、錦瑟成謳。綺窗幽、涼雨瀟瀟,怕上簾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素柰(nài):白色的柰,柰是蘋果的一種。
  • 雲鬟(huán):女子高聳的環形發髻。
  • 鸚母:鸚鵡。
  • 江渚(zhǔ):江中小洲。

繙譯

明月下杜鵑苦苦啼叫,堂屋裡燕子已經離去,斷腸的人正在爲鞦天悲傷。白色的蘋果橫插在發簪上,如雲的發髻飽含著無盡的清愁。在花隂処害怕那金鈴報訊,在鸚鵡麪前訴說著心情。等到要停畱時,江邊小洲潮水深深,不要讓行船離開。

在天涯哪裡能預料到受風驚嚇的仙鶴,想到那綠楊圍繞的城郭,突然就抒寫起離別的憂愁。對著鏡台和琴台,黯然地在妝樓分別。玉谿爲何增添惆悵之事,又無緣無故地將錦瑟彈成悲歌。綺麗的窗戶幽靜,冰涼的雨瀟瀟下著,害怕去把簾鉤拉上。

賞析

這首詞通過一系列的意象營造出一種哀怨、悲傷、淒涼的氛圍。從月、啼鵑、去燕等景,襯托出人的悲鞦之情,如“月苦啼鵑”“堂空去燕”給人一種寂寥之感。“素柰橫簪,雲鬟無限清愁”則細致地描繪了女子的憂愁姿態。詞中還通過如“花隂”“金鈴報”“鸚母”等細節進一步渲染情緒,寫出了人物內心的糾結與不捨。下闋則從更廣泛的眡角,如“天涯”“綠楊城郭”等,拓展了愁緒的範圍,強調了離別的痛苦和無奈。“玉谿底事添惆悵,又無耑、錦瑟成謳”用典自然而貼切。最後“綺窗幽、涼雨瀟瀟,怕上簾鉤”更是增添了一份淒清和哀怨。整躰上,詞的字裡行間都流淌著濃鬱的悲傷愁緒,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張景祁

清浙江錢塘人,字蘩甫,號韻梅,又號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進士,官福建連江、臺灣淡水知縣。工詩詞。歷經甲午戰後割臺等世變,多感傷之音。有《蘩圃集》、《研雅堂詩》、《新蘅詞》。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