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元節廣西憲使

驄馬赤茸鞦,臨歧嘶未休。 朝廷用儒雅,風紀得才猷。 天遠三湘外,霜含八桂秋。 貪漁嗟薄俗,表率在名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驄馬:青白色的馬,古代常用來指代官員的坐騎。
  • 赤茸鞦:赤色的馬繮繩。鞦(qiū),即馬繮繩。
  • 臨歧:面臨分別的路口。
  • 風紀:指社會風氣和紀律。
  • 才猷:才智和謀略。
  • 三湘:指湖南地區,因湘江流經湖南分爲三支而得名。
  • 八桂:指廣西地區,古代有「八桂之鄉」之稱。
  • 貪漁:指貪婪和漁利,即不正當的獲取利益。
  • 表率:榜樣,模範。

翻譯

青白色的馬匹,繫着赤色的馬繮,站在分別的路口,嘶鳴聲不斷。朝廷重用儒雅之士,社會風氣和紀律得以才智和謀略的維護。天高地遠,位於三湘之外,廣西的秋天帶着霜寒。面對貪婪和漁利的不良風俗,需要有名流作爲榜樣來引領。

賞析

這首詩是楊士奇送別胡元節赴廣西任憲使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驄馬和赤茸鞦的細節,營造出一種莊重而又不捨的離別氛圍。詩人讚揚了胡元節的儒雅和才智,表達了對他在廣西能夠整頓風紀、樹立榜樣的期望。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當時社會不良風氣的憂慮,以及對名流能夠起到正面引導作用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個人的情感,也體現了對社會風氣的關注。

楊士奇

楊士奇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號東里。早年家貧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薦入翰林與修《太祖實錄》。尋試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編修,入內閣,參機要。先後歷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內閣爲輔臣達四十餘年,任首輔二十一年。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廉能爲天下稱。英宗嗣位時方九歲,內廷有異議,賴士奇推戴,浮議乃止。又善知人,于謙、周忱、況鍾之屬皆爲所薦。卒諡文貞。有《東里全集》、《文淵閣書目》、《歷代名臣奏議》等。 ► 20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