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百雉:古代城牆的一種,這裏指高大的城牆。
- 標柱:古代用於標記里程或邊界的柱子,這裏可能指紀念碑或標誌性建築。
- 破虜:擊敗敵人,特別是指擊敗外族侵略者。
- 棄繻:繻是古代用來系衣物的細帶,棄繻意指放棄世俗的束縛,追求自由或隱逸。
- 霍嶽:山名,具體位置不詳,這裏指遠處的山峯。
- 汾河:黃河的一條重要支流,流經山西省。
- 角聲:古代軍中或城樓上用來傳遞信號的號角聲。
翻譯
秋風蕭瑟,落葉紛飛,秋意正濃,我經過這百雉關隘,它控制着上游的戰略要地。 曾經有誰在此樹立標誌,紀念那些英勇破敵的壯舉,而今我這棄絕塵世的狂客,卻徒生憂愁。 雲霧散開,霍嶽山峯清晰可見,矗立天際;汾河水漲,波濤洶涌,拍打着岸邊。 每當我登臨此處,總不免感慨萬千,夕陽下的樓臺上,角聲高亢,迴盪在暮色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秋日過冷泉關時的所見所感。詩中,「西風落木」與「百雉關門」共同構築了一幅秋日關隘的蒼涼畫面,而「標柱何人仍破虜」則透露出對往昔英雄的追憶。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作者的感慨與憂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深沉思考。
楊巍
明山東海豐人,字伯謙,號夢山。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武進知縣,擢兵科給事中,以忤吏部,出爲山西僉事。隆慶時爲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減驛銀,築城堡。乞養去。萬曆間歷戶部、工部、吏部尚書。時申時行當國,巍素厲清操,然已年老,多聽其指揮。萬曆十五年大計,徇時行指,賢否混淆,素望大損。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歸,歸田十五年卒。工詩,有《存家詩稿》。
► 565篇诗文
楊巍的其他作品
- 《 送陶生還㑹稽二絶句 其一 》 —— [ 明 ] 楊巍
- 《 過野寺憶范霑南憲長 》 —— [ 明 ] 楊巍
- 《 題松谿書屋四首 其四 》 —— [ 明 ] 楊巍
- 《 寄董僉憲閒居二首 其一 》 —— [ 明 ] 楊巍
- 《 春齋漫興 》 —— [ 明 ] 楊巍
- 《 平定李侍御應時予之同年友也曽視予病感之寄此 》 —— [ 明 ] 楊巍
- 《 春夕飲紀山宅醉後觀火花歌用杜韵 》 —— [ 明 ] 楊巍
- 《 秋日郊居二首 其一 》 —— [ 明 ] 楊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