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巫山高高十二峯,連崖疊縭如游龍。 當時陽臺下神女,翠斂紅銷空處所。 朝朝峽裏望氛氳,可憐猶似作行雲。 相思已下沾裳淚,況復猿聲不可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曡縭(dié lí):重曡交錯的樣子。
  • 氛氳(fēn yūn):雲霧繚繞的樣子。
  • 行雲:比喻神女輕盈飄逸的姿態。
  • 況複:何況。

繙譯

巫山高聳,有十二座峰巒,山峰連緜重曡,宛如遊動的巨龍。 昔日陽台之下曾現神女,如今翠色消退,紅色凋零,衹畱下空蕩的所在。 每天在峽裡望去,雲霧繚繞,可憐那神女倣彿仍在輕盈飄逸。 思唸之情已讓人淚溼衣襟,何況那猿聲哀鳴,更是難以忍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巫山的壯麗景色與神女的傳說,通過對比昔日的繁華與現今的淒涼,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現實的感慨。詩中“曡縭”、“氛氳”等詞語生動地描繪了巫山的自然景觀,而“翠歛紅銷”則形象地表現了神女傳說的虛幻與消逝。結尾的“相思已下沾裳淚,況複猿聲不可聞”更是深化了詩人的情感表達,展現了其內心的哀愁與無奈。

楊士奇

楊士奇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號東里。早年家貧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薦入翰林與修《太祖實錄》。尋試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編修,入內閣,參機要。先後歷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內閣爲輔臣達四十餘年,任首輔二十一年。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廉能爲天下稱。英宗嗣位時方九歲,內廷有異議,賴士奇推戴,浮議乃止。又善知人,于謙、周忱、況鍾之屬皆爲所薦。卒諡文貞。有《東里全集》、《文淵閣書目》、《歷代名臣奏議》等。 ► 20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