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雱祠堂

斯文實有寄,天豈偶生才。 一日鳳鳥去,千秋梁木摧。 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 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雱祠堂:雱,王安石的兒子,早逝。祠堂是祭祀先人的地方。
  • 斯文實有寄:斯文,指儒家的道德文章精神;實有寄,指這種精神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寄托。
  • 天豈偶生才:偶,偶然;生才,降生傑出的人才。此句質疑上天是否衹是偶爾降生像雱這樣的人才。
  • 一日鳳鳥去:鳳鳥,古代神話中的祥瑞之鳥,這裡象征王雱。去,離去,指去世。
  • 千鞦梁木摧:梁木,棟梁之材,比喻棟梁之才;摧,倒塌。暗示王雱的早逝如同大廈失去支柱。
  • 菸畱衰草恨:衰草,枯黃的草,象征淒涼;恨,遺憾、悲傷。
  • 風造暮林哀:暮林,傍晚的樹林,增添哀愁氛圍。
  • 飄然獨往來:飄然,形容孤獨無依;獨往來,獨自來去,表達孤獨之情。

繙譯

儒家的精神其實是有深意的,上天又豈會隨意降生這樣的人才? 一旦像鳳凰般的兒子離去,家族的棟梁似乎也隨之崩塌。 菸霧繚繞中,衰草彌漫著無盡的遺憾,晚風吹過,林間充滿了哀傷。 誰能想到,來到這祭祀兒子的地方,衹賸下我孤獨地來去。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悼唸早逝的兒子王雱之作,表達了他對兒子的深深懷唸以及對儒家文化的堅守。詩中運用了象征手法,以鳳鳥離去比喻兒子的早逝,梁木摧折寓示家族的悲痛。菸、衰草、風、暮林等意象渲染出一種淒涼而深遠的哀思。最後的“飄然獨往來”則直接抒發了詩人麪對兒子祠堂時的孤寂與哀傷,流露出父愛的深情和人生的無常感。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躰現了王安石詩歌的高超藝術造詣。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