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自河北應客

愧客問謠俗,舊傳今自如。 材難知驥馬,味美賽河魚。 塞水移民久,川防動衆初。 北人雖異論,時議或非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謠俗:指風俗習慣。
  • 驥(jì):好馬。

翻譯

很慚愧客人詢問風俗習慣,以前的傳聞如今還是那樣。鑑別良材難以知曉像駿馬一樣的人才,(這裏的)味道鮮美能勝過黃河的魚。在邊塞水域移民已經很久了,在河流的防護上開始動用衆人。北方的人雖然有不同的議論,但當時的議論或許也不是沒有道理。

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對客人詢問一些情況的迴應。他表露出對當地習俗依舊如舊的感慨。用「材難知驥馬」來形容識別人才的不易,又以食物的鮮美來側面反映一些特點。提到邊塞地區移民時間長以及在川防上的行動。最後對於北方人的不同言論,表示其議論也有一定合理性。整首詩展現了王安石對於一些現象和觀點的思考。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