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肅霜:本指霜降後天氣蕭瑟,百草盡枯,這裏意思是到了該有霜的時節卻沒出現霜 。
- 乘昏:趁着昏暗的時候。 乘(chéng):趁着。
- 觜(zuǐ):同「嘴」,此處指蚊子的口器。
- 嘬(zuō):叮咬。
- 類多:同類衆多。
- 薰:用煙燻驅趕。
- 青蠅:通常指蒼蠅,常被視爲污濁的象徵。
- 白鳥:在此詩中代指蚊子 。
- 紛紛:這裏形容青蠅、白鳥(蚊子)等擾人的狀態,也可引申爲世間這類令人討厭的事物不斷、紛爭不止。
翻譯
都到九月了,還不見寒霜降臨,十月裏竟然還有蚊子在飛。不知道這些蚊子是從什麼地方冒出來的,趁着天色昏暗就紛紛出動。它們嘴巴很尖,十分靈巧地就能叮人,而且數量衆多,很難用煙燻的辦法驅趕。那些蒼蠅以及這衆多的蚊子啊,自古以來就一直紛紛擾擾,讓人厭煩。
賞析
這首詩以「飛蚊」爲主題展開。開篇點明在本該秋意肅殺、寒霜降臨的時節,卻反常地還有蚊子飛舞,通過時間上自然規律與現實的反差,營造出一種不安、反常的氛圍。接着細緻描寫了蚊子「乘昏動成羣」的習性以及「觜利巧能嘬」的特點,生動地刻畫了蚊子的令人討厭。
詩的後四句,詩人由眼前的飛蚊聯想到青蠅等常見的令人厭惡的事物,將小小的飛蚊放在歷史的維度中審視,感慨從古至今這類令人厭煩的東西總是不斷出現、紛紛擾擾。這首詩表面寫飛蚊,實則以飛蚊喻指世間那些讓人煩惱、難以驅散的醜惡現象或小人,借物抒情、借物喻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中種種不如意現象的關注與思考,具有一定的寓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