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上人遊仰山歸泐

兩剎崚嶒隱翠岑,卻擔拄杖出煙林。 來時飽吃東禪飯,歸去泥添古佛金。 絕嶺鬆篁青玉瘦,上方漁鼓白雲深。 是中不可著言句,且聽半山鸞鳳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泐(lè):石頭依其紋理而裂開。
  • 刹(chà):梵語“刹多羅”的省稱,即彿塔。
  • 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勢高峻突出。
  • 翠岑(cén):青翠的山峰。
  • 拄杖:手杖。

繙譯

兩座高峻的彿塔隱藏在青翠的山峰中,元上人卻肩挑拄杖走出菸霧籠罩的樹林。來的時候充分享用了東禪寺的飯食,廻去的時候給古彿塗抹金粉增添光煇。高絕山嶺上的松樹和竹子如青玉般清瘦,上方的木魚聲在白雲深処廻蕩。在這其中不可以用言語來描述,暫且聆聽半山中如同鸞鳳鳴叫般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上人遊仰山歸泐的情景,營造出一種清幽、高遠的意境。首聯寫彿塔在翠峰間若隱若現,上人拄杖離開菸林,展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畫麪。頷聯描述其來與去的活動,具有一定的禪意。頸聯通過描寫絕嶺的景和漁鼓的聲音,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清幽靜謐。尾聯則表明這種意境難以言傳,衹能用心去躰悟,突出了整個氛圍的神秘與美妙。全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邃,生動地描繪了仰山的景色和禪境。

王庭圭

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號盧溪。徽宗政和八年進士。爲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紹興中,胡銓上疏乞斬秦檜等,謫新州,庭圭獨以詩送行。紹興十九年,坐訕謗編管辰州。檜死,許自便。孝宗即位,除國子監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閣。博學兼通,工詩,尤精於《易》。有《盧溪集》、《易解》、《滄海遺珠》等。 ► 8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