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詔書

去秋東出汴河梁,已見中州旱勢強。 日射地穿千里赤,風吹沙度滿城黃。 近聞急詔收羣策,頗說新年又亢陽。 賤術縱工難自獻,心憂天下獨君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汴河梁:汴河上的橋。汴河,古代連接黃河與淮河的重要運河。
  • 中州:指中原地區 。
  • 日射地穿:太陽光強烈地照射大地。這裏形容旱災嚴重,地面好像被太陽穿透了一般。
  • 沙度:沙塵度過、飛過。
  • 亢陽:ɡānɡ yánɡ,指旱災,陽氣過盛。古代常以陰陽失衡解釋自然災害,陽氣過盛被視爲乾旱的原因。

翻譯

去年秋天往東經過汴河上的橋,已經看到中原地區旱災的形勢十分嚴峻。太陽猛烈地照射大地,地面彷彿被穿透,千里大地一片赤紅乾裂;狂風捲着沙塵,飛滿整個城市,到處都是昏黃之色 。最近聽聞朝廷急忙下詔廣收應對之策,又常聽說新年依舊是大旱。我那些淺薄的方法即使還算巧妙,也難以自我呈獻給朝廷,滿心憂慮天下蒼生的只有君王啊。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社會旱災嚴重的現實狀況。首聯「去秋東出汴河梁,已見中州旱勢強」開篇點題,詩人敘述自己親眼目睹的中原早情,爲全詩定下憂愁的基調。頷聯「日射地穿千里赤,風吹沙度滿城黃」,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出一幅觸目驚心的旱災圖,強化了旱情的嚴重程度。

頸聯「近聞急詔收羣策,頗說新年又亢陽」,由描寫旱情轉而寫朝廷的舉措和後續的情況,讓我們看到朝政的動態。詩人聽聞朝廷收羅計策來應對災情,卻又無奈得知新年旱情依舊。

尾聯「賤術縱工難自獻,心憂天下獨君王」,表達詩人的感慨和對君王的讚美。詩人自謙自己有淺薄之策卻難以進獻,進而將君王突出,盡顯君王憂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形象,體現了詩人對君主治國的一種期盼,以及面對國家困境時個人的感懷,整首詩圍繞旱情展開,有實際景象的描寫,也有內心感受及對朝政的思考,情感上表現出對國家現實的憂慮。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