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臨川:地名,今屬江西。 東浮:向東乘船。 上阪(bǎn):登上山坡。阪,山坡。 拊心:撫胸。表示痛心或悲憤。 省煩:減少煩惱。 仲叔:這裏不清楚具體所指何人。 安能:怎麼能夠。 養志:指奉養父母,以承順其志。 曾參(shēn):孔子弟子,以孝著稱。 憂傷:憂愁悲傷。 乘虛:趁着虛弱的時機。 亹亹(wěi wěi):形容連續不斷,漸漸。 自贖:自己彌補罪過。 溝壑(hè):山溝,借指野死之處或困厄之境 。
翻譯
向東乘船渡過溪水,穿過大片樹林,登上山坡回頭望去,心中一陣悲痛。已經覺得自己難以做到像仲叔那樣減少煩惱,又怎能像曾參那般秉持孝道奉養雙親承順他們的心意。憂傷隨着遇到的事情紛紛涌來,疾病趁着身體虛弱漸漸侵入。我還沒有做出哪怕半分的努力來自我救贖,只怕自己客死他鄉,想想就更讓淚水沾滿衣襟。
賞析
這首詩寫於王安石初離臨川之際,字裏行間飽含着複雜的情感。開篇通過「東浮溪水渡長林,上阪回頭一拊心」描繪出一幅途中回望故土的畫面,生動地表現出離開家鄉時內心的眷戀與不捨 。中間兩聯將自身與古人對比,感慨自己既做不到像仲叔那樣豁達減少煩惱,又不能如曾參般踐行至孝之道,體現出內心的愧疚與憂慮。同時「憂傷遇事紛紛出,疾病乘虛亹亹侵」句,既寫現實中因離家諸事帶來的憂思,又寫身體在這種心境下被疾病侵襲,盡顯生活與精神的雙重壓力。尾聯「未有半分求自贖,恐填溝壑更沾襟」則直接抒發內心的痛苦,對自身命運感到擔憂,害怕客死他鄉,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詩人在人生旅程中的彷徨無奈與沉重的悲嘆,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生動刻畫了詩人彼時困頓糾結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