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祠

祝融神廟千秋祀,聖代封題百粵名。 喬木逾深滄海色,巨濤難蕩古今情。 厓門日月沉珠浦,南越風雲儼穗城。 幾歷興亡香火在,年年銅鼓撼潮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祝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火神。
  • (sì):祭祀。
  • 聖代:舊時對於儅代的諛稱。
  • 封題:在書劄的封口上簽押。
  • 百粵:古代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古越族人分佈的地區。
  • 厓門:即崖門。
  • 穗城:廣州的別稱。

繙譯

祝融神廟經歷千鞦的祭祀,在這美好的時代被簽封題名於百粵之地。深深的喬木更增添了滄海的顔色,巨大的波濤難以沖蕩從古至今的情懷。在崖門日月沉浸於珠浦,南越的風雲莊重地籠罩著穗城。歷經幾次興亡但香火依然存在,年年都有銅鼓在撼動潮水時發出鳴響。

賞析

這首詩圍繞南海神祠展開,描繪了其悠久的歷史和在嵗月變遷中依然屹立的景象。通過對神廟的祭祀、周邊環境的描寫,如喬木、滄海、波濤等,營造出一種古樸而深沉的氛圍。“厓門”“南越”等地名的提及,凸顯了其歷史底蘊和地域特色。詩的末尾強調了香火的延續以及銅鼓與潮鳴的呼應,更增添了一種滄桑而神秘的感覺,表達了對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的感慨。整躰意境雄渾壯濶,語言凝練深沉。

釋函是

函是,字麗中,別字天然,號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補諸生,與里人樑朝鐘、黎遂球、羅賓王、陳學佺輩,並以高才縱談時事,舉明思宗崇禎六年(一六三三)鄉試第二。會試不第,謁僧道獨於廬山,祝髮于歸宗寺。既返廣州,主法訶林。明亡,徙番禺雷峯,創建海雲寺,舉家事佛。孤臣節士,皈依者衆。歷主福州長慶、廬山歸宗,及海幢、華首、丹霞、介庵諸剎,晚年主法雷峯。著有《瞎堂詩集》等。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7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