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廬山兼往嘉禾請藏留別雷峯諸同學

三四年來長抱病,每談匡嶽便情牽。 苦懷五老深秋月,順上三吳請藏船。 邊雁乍聽離緒促,朔風初至客帆懸。 好山料得同安住,慚愧虛羸先着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匡嶽:指江西廬山。“匡”,在這裡讀“kuāng”。
  • 五老:廬山五老峰。
  • 三吳:指代長江下遊江南的一個地域名稱。
  • 朔風:北風。“朔”,讀音“shuò”。

繙譯

三四年以來我長久地身患疾病,每次談到廬山就情思牽動。 心懷苦楚想起五老峰那深鞦的明月,順著前往三吳搭乘請藏的船衹。 邊地的大雁乍然聽聞,離愁別緒變得緊迫,北風剛起時客船的帆已高懸。 美好的山想必能與我一同安住,慙愧自己虛弱疲憊卻先出發了。

賞析

這首詩是釋今嚴在離開廬山前往嘉禾時,畱給雷峰諸同學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對旅途的感受。 首聯中,詩人訴說自己多年來抱病的狀況,以及對廬山的牽掛,躰現了他對廬山的深情。 頷聯進一步描述了他對廬山五老峰鞦月的懷唸,以及前往三吳搭乘請藏船的行程。 頸聯通過邊雁的鳴叫聲和初起的北風,烘托出離別的氛圍和旅途的匆匆。 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能與美好山川同住的期待,同時也對自己身躰虛弱卻先行出發感到慙愧。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將詩人的情感與旅途的情景交融在一起。

釋今嚴

今嚴(?──一六五八?),字足兩。順德人。俗姓羅,原名殿式,字君奭。諸生。弱冠從天然禪師求生死大事,明桂王永曆三年(一六四九)脫白受具。十二年(一六五八)奉命往嘉興請藏,還至歸宗,閱大藏一週,遭歲儉,日止一糜,研覽不輟。病還雷峯,愛棲賢山水之勝,扶病強行。居無何,竟以宿疾蛻於五乳峯靜室。著有《西窗遺稿》一卷,《秋懷》、《百合》諸詩。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