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上石

橋上石,半是前人墳上碑。細想當年立碑日,兒孫羅列盛威儀。 重重種樹重重護,豈料墊人腳下泥。車輪直輾題名處,牛蹄馬足紛交馳。 傳語後來人,刻淺莫刻深。刻淺模糊刻深在,長感千年行路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函可:清代僧人,俗姓張,名函可,號石濤和尚,善詩畫,以書法聞名。
  • 橋上石:指橋上的石頭,可能是基石或者有刻字的石碑。
  • 墳上碑:指埋葬在地下的墓碑,這裡比喻過去的時光和歷史。
  • 兒孫羅列:子孫們排列整齊,形容場麪盛大。
  • 盛威儀:壯觀的儀式,顯示家族榮耀。
  • 墊人腳下泥:意指這些石頭原本被期望成爲長久的紀唸,卻成了人們腳下的泥土。
  • 車輪直輾:車輛經過時直接碾壓過去。
  • 題名処:指碑上刻有名字或文字的地方。
  • 紛交馳:形容行人、車輛來往頻繁。
  • 刻淺莫刻深:告誡後人刻字不要太淺也不要太深,寓意畱待時間考騐。
  • 行路心:過路人的心,引申爲後世人的感受。

繙譯

橋上的石頭啊,一半已成古人的墓碑。想象那些年立碑的日子,子孫們排場盛大,氣派非凡。層層種樹,層層保護,卻未曾想到,如今它們成了路上行人腳下的泥土。車輪滾滾,直接碾過刻字的地方,牛馬的蹄印絡繹不絕。我告訴後來者,刻字不要過淺也不要過深。淺了會模糊不清,深了則經久可見,讓千年的路人常感懷。

賞析

這首詩通過橋上的石頭,描繪了一幅歷史變遷的畫卷,既有家族榮耀的昔日景象,也有嵗月無情的滄桑。詩人以物寓言,告誡後人對待歷史遺跡的態度,既要尊重,也要明白其終將隨時間流逝,成爲過往。詩中的“車輪直輾”、“牛蹄馬足紛交馳”等細節,生動展現了時光流轉中人事如夢的感慨。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和哲理性。

釋函可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羅人。俗姓韓,名宗騋,字猶龍。明禮部尚書韓日纘長子。少爲諸生,才氣高邁,聲名傾動一時。惟絕意仕進,以聲色犬馬自娛。明思宗崇禎十二年(一六三六)落髮爲僧,成爲道獨和尚之法嗣,與師兄函是(字天然)齊名。曾充羅浮山華首臺都寺,又在廣州創不是庵靜修。甲申之變,悲慟形於辭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請藏入金陵,值國再變,紀爲私史。順治四年,以“私攜逆書”爲清江寧守將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審免死,流放遼陽。先在瀋陽南塔(廣濟寺)開法,又於普濟等七大寺說法,被大關以東奉爲洞宗鼻祖,聲名洋溢於朝鮮、日本。又與遼陽流寓者結冰天吟社,爲詩文之交。家人均抗節死,故自號千山剩人。明桂王永曆十三年圓寂。著有《千山詩集》二十卷(補遺一卷)傳世。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附錄《方外》有傳。 ► 1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