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與吟

仲蔚蓬蒿雅沒人,閉門養性略榮名。 古人冷淡今人笑,擊鼓求亡大過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蔚:張仲蔚,是古代的隱士,常居蓬蒿之中。(「蔚」讀音:wèi)
  • 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叢、野草。
  • 雅沒:很深地埋沒,消失不見。
  • 榮名:榮譽和名聲。
  • 求亡:在文中指的是擊鼓尋找逃亡的人,這裏可能是借指追求表面的、無意義的東西。

翻譯

張仲蔚隱居於蓬蒿之中,無人知曉,他閉門修養心性,對榮譽名聲不太在意。古人的這種淡泊處世的態度被今人所嘲笑,而今人擊鼓追求那些無意義的東西,實在是太過分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古代隱士淡泊名利的讚賞,以及對現代人追求虛榮和表面東西的批判。詩中以張仲蔚爲古代隱士的代表,他隱居在草叢之中,不追求榮華富貴,體現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和超脫的境界。而現代人卻對這種淡泊的態度加以嘲笑,反而去追求那些沒有實質意義的東西,作者認爲這是一種過度的、不理智的行爲。整首詩通過對比古人與今人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和人們價值觀的扭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真正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顧允成

顧允成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季時,號涇凡。顧憲成弟。性耿介,厲名節。萬曆十四年赴殿試,對策中語侵鄭妃,置末第。房寰疏詆海瑞,允成不勝憤,偕同年生抗疏劾之,忤旨坐廢。久之,以薦詔許以教授用,歷官禮部主事。時三王並封,偕同官合疏諫,不報。後以疏劾閣臣張位,謫光州判官,乞假歸,與憲成講學東林,不復出。有《小辨齋偶存》。 ► 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