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尤延之提舉廬山雜詠十四篇白鹿洞書院
凌兢度三峽,窈窕復一原。
絕壁擁蒼翠,奔流逝潺湲。
聞昔避世人,寄此茅三間。
壯節未雲遠,高風杳難攀。
深尋得遺墟,縛屋臨清灣。
坐睨寒木杪,飛泉閟雲關。
茲遊非昔遊,累解身復閒。
保此清淨退,當歌不能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凌兢:形容恐懼。兢,讀作 jīng。
- 窈窕:深遠的樣子。
- 潺湲:形容水流緩慢的樣子。讀作 chán yuán。
- 遺墟:這裏指遺蹟。
翻譯
驚恐地度過三峽,又來到深遠的一片平原。陡峭的絕壁擁抱着青蒼翠色,奔流的江水緩緩流淌。聽說往昔躲避世人,在這兒搭建了三間茅屋。豪壯的氣節好像並不久遠,高遠的風度實在難以企及。深深探尋找到那遺蹟,在清澈的水灣邊搭建屋舍。閒坐斜視着寒天樹木的梢頭,飛泉被雲霧封鎖在關口。這次遊歷不同於往昔的遊歷,連續解脫後自身又很安閒。保持這樣的清淨退隱,應當放歌而不能忘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鹿洞書院及其周圍的景色和氛圍,體現出對往昔賢人的追思以及對當下情景的感悟。詩的開篇以生動的筆觸寫出了路途的艱險和景色的優美,接着提及昔日避世之人的事蹟。對遺墟的描寫展現出歷史的滄桑感。最後表達了詩人在這次特別遊歷中的閒適心境以及對這種清淨退隱生活的珍惜和感慨。整體意境既悠遠又寧靜,具有一種淡雅而深沉的美感。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伏讀秀野劉丈閒居十五詠謹次高韻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繩削是所願望秀野 》 —— [ 宋 ] 朱熹
- 《 挽吳給事三首 》 —— [ 宋 ] 朱熹
- 《 壽母生朝其二 》 —— [ 宋 ] 朱熹
- 《 壽母生朝其二 》 —— [ 宋 ] 朱熹
- 《 次韻傅丈武夷道中五絕句 》 —— [ 宋 ] 朱熹
- 《 奉酬丘子野表兄飲酒之句 》 —— [ 宋 ] 朱熹
- 《 元範別後寄惠佳篇清叟次韻見示格律俱高詠歎不置因亦用韻寫呈二兄聊發一笑 》 —— [ 宋 ] 朱熹
- 《 胡丈廣仲與範伯崇自嶽市來同登絕頂舉酒極談得聞比日講論之樂 》 —— [ 宋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