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夜久:深夜。**:指夜晚已經過去很長時間,進入到深夜階段。
- **燭花頻剪:多次修剪燭芯。燭花,蠟燭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頻,頻繁、多次。**:古人使用蠟燭照明,燭芯燃燒久了會形成燭花影響亮度,所以要不時剪去。
- **三更:古代時間名詞,又稱子時,指深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這在古代計時體系裏是一個特定時段。
翻譯
夜晚已經很深了,我卻久久無法入眠,秋天的空氣涼爽又清新。我一次又一次地剪去燭花,不知不覺已經快要到三更時分。清冷的牀鋪被梧桐樹縫隙間灑下的月光鋪滿,明月在那梧桐樹葉子稀疏的缺處,顯得格外明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夜難眠的畫面,細膩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愁苦。首句「夜久無眠秋氣清」,直接點出時間是秋夜,因「無眠」將詩人內心的愁緒隱隱帶出,「秋氣清」不僅烘托出秋夜的清冷,也暗示着詩人此時內心的淒涼之感。 「燭花頻剪欲三更」,通過「燭花頻剪」這一細節動作描寫,體現出詩人夜不能寐,只能反覆剪燭來打發漫長的時光,側面反映出她內心的煩悶與不安。「鋪牀涼滿梧桐月」,此句將視覺與觸覺相結合,「涼」既指牀鋪接觸到的涼意,更是詩人內心淒涼情緒的外化,月亮透過梧桐樹灑在牀鋪上,這清冷的月光也加重了冷清的氛圍。 最後「月在梧桐缺處明」,明月透過梧桐樹的縫隙顯得格外明亮,看似在寫景,實則以景結情,明月的明亮與周圍環境的清冷形成對比,給人一種寧靜又孤寂的感覺,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孤獨寂寞、無人相伴的心境 。整首詩用詞簡潔,卻通過細膩的描寫,將秋夜美景與詩人複雜的情感完美融合,給讀者留下悠長的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