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居感興二十首

· 朱熹
朱光遍炎宇,微陰眇重淵。 寒威閉九野,陽德昭窮泉。 文明昧謹獨,昏迷有開先。 幾微諒難忽,善端本綿綿。 掩身事齋戒,及此防未然。 閉關息商旅,絕彼柔道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齋居:指在齋室中居住或修行,常指佛教徒或儒家學者的靜心修煉生活。
  • 炎宇:炎熱的天地,形容夏日陽光熾熱。
  • 微陰:淡淡的雲彩或陰影,象徵着陰涼或憂鬱。
  • :微小,難以察覺。
  • 重淵:深水潭,比喻深遠或幽深之處。
  • 寒威:寒冷的威力,這裏指冬日嚴寒。
  • 九野:九州之外,泛指廣闊的大地。
  • 陽德:太陽的光明與溫暖,象徵着積極向上的力量。
  • :顯明,照亮。
  • 窮泉:極深的泉水,引申爲困境或幽暗處。
  • 文明:文明的教化,此處指人的道德修養。
  • :昏暗,模糊不清。
  • 謹獨:獨自一人時也要謹慎不苟,儒家修身的重要原則。
  • 昏迷:昏昧不明,失去理智。
  • 開先:啓發引導,使人心靈覺醒。
  • 幾微:細微的事物或跡象。
  • :確實,的確。
  • 綿綿:連續不斷,形容善念的持久。
  • 防未然:預防問題於未發生之前。
  • 閉關:關閉門戶,指自我隔離或封閉思考。
  • 商旅:商人和旅客,泛指社會活動。
  • 柔道:指以柔和的方式影響他人,如欺詐或誘惑。

翻譯

夏日的陽光普照大地,只有微微的陰雲遮蔽了深遠的深淵。冬季的嚴寒籠罩着廣袤的田野,而陽光的溫暖卻穿透到最深的泉底。文明的教化要求我們在獨處時也要保持謹慎,即使在昏昧不明的時候也要尋求內心的覺醒。細微的變化難以忽視,善良的本性始終如一。在這個時刻,我們選擇隱藏自己,專注於齋戒,以防患未然。關閉對外界的接觸,斷絕那些可能干擾心靈的誘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朱熹對於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深刻觀察,以及他個人修身養性的態度。詩人通過對比夏炎與冬寒,表達出世間萬物的陰陽對立和相互轉化,強調了內在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文明昧謹獨"一句,體現了儒家提倡的自我反省與道德自律。最後,詩人倡導的齋居生活,不僅是對個人品行的提升,也是對社會風氣的一種淨化和引導。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朱熹深厚的哲學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