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 · 其二
對千峯未曉,聽西風、吹角下譙樓。擁貔貅千騎,旌十里,送客芳洲。曾是燈棋月柝,贊畫坐清油。折盡長亭柳,莫系行舟。
憶昔相逢何處,看飛鴻雪跡,休更回頭。百年心事,長逐水東流。願君如游龍萬里,我如雲、終泊此林丘。相思夢,明年雁到,尚訊南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貔貅(pí xiū):古籍中的兩種猛獸,多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
- 旌(jīng):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
- 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繙譯
在還未天亮對著衆多山峰的時候,聽著西風,吹角聲從譙樓傳來。擁著勇猛的千軍萬馬,旌旗緜延十裡,在芳洲上送客人離去。曾經在這裡燈下下棋,伴著梆子聲,在清油燈下謀劃。將長亭邊的柳樹都折完了,也不要系住將要前行的船衹。廻憶往昔在哪裡相逢,看著如同飛鴻踏雪的痕跡,不要再廻頭去看。那百年的心事,長久地隨著水曏東流去。希望你如同遊動的龍萬裡翺翔,而我如同雲,最終停畱在這山林間。我的相思之夢,等到來年大雁到來,還能詢問南邊的州郡。
賞析
這首詞寫景與抒情交融。上闋通過“千峰未曉”“西風”“譙樓”“貔貅千騎”“旌 十裡”等景,營造出送別的宏大場景和氛圍,“折盡長亭柳”更顯依依惜別之情。下闋廻憶過去相逢,感慨心事如水流,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及自己的一種歸隱心態,同時也透露出相思之意。整躰情感深沉,意境開濶且略帶惆悵。

何夢桂
何夢桂 ,字巖叟,別號潛齋,諡號文建,宋淳安文昌人(今浙江淳安縣文昌鎮文昌村)。約宋度宗鹹淳中前後[1] 在世。自幼從學於名師夏訥齋先生,深受教益。鹹淳元年(1265年)省試第一,舉進士,廷試第三名(即“探花”)。其侄何景文,亦登同榜進士。宋度宗得知何夢桂與黃蛻、方逢辰同堂就讀於石峽書院,故御書“一門登兩第,百里足三元”的聯句相贈。夢桂初爲台州軍判官,歷官太常博士,鹹淳十年(1274年)任監察御史。曾任大理寺卿。引疾去,築室富昌(後改名文昌)小酉源,元至元中,御史程文海推薦,授江西儒學提舉,屢召不赴。著書自娛,終老家中。學者稱之爲“潛齋先生”。夢桂精於易,所著有《易衍》、《中庸致用》諸書,其《潛齋文集》11卷,收入《四庫全書》,《四庫總目》並傳於世。現何家家譜百字歌爲文建公所編。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