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雲 · 贈文道希
十分春已去,孤花隱葉,怊悵倚闌心。客遊今倦矣,珍重韶光,還共醉花陰。長亭短堠,向從來雨黯煙沈。人何處,匣中寶劍,掛壁作龍吟。
登臨。秦時明月,漢國山河,盡雲寒雁噤。行不得鷓鴣啼晚,苦竹穿林。尋常總道歸帆好,者歸帆愁與潮深。蒼然暮,高山流水鳴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怊悵:chāo chàng,悲傷失意的樣子。
- 長亭短堠:長亭和短土堡,古時設在路旁的亭舍和記裏的土堆。堠,hòu。
- 噤:jìn,閉口不作聲。
- 者:這。
翻譯
十分的春天已經離去,孤獨的花朵隱藏在枝葉間,懷着悲傷失意的心情倚靠在欄杆邊。在外遊歷如今已疲倦了,珍惜看重這美好的時光,還是一同沉醉在花陰下吧。長亭短堠,向來都是在雨色昏暗煙霧沉沉中。人在何處呢,匣中的寶劍,掛在牆壁上發出龍吟般的聲音。 登上高處瞭望。秦朝時的明月,漢時的山河,都被寒雲籠罩着,大雁也沉默無聲。走不了了,鷓鴣在傍晚啼叫,苦竹穿越樹林。平常總是說歸帆好,這歸帆卻帶着和潮水一樣深的愁苦。暮色蒼茫,傳來高山流水般的琴聲。
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一種時光流逝、客遊疲倦、人世滄桑的感慨與愁緒。上闋通過描繪春去花殘、客遊疲憊等景象,營造了一種惆悵的氛圍,「怊悵」一詞精準地傳達出內心的落寞。下闋則通過秦時明月、漢國山河等意象,增添了歷史的滄桑感。「行不得鷓鴣啼晚,苦竹穿林」等句,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愁苦之情。結尾用「高山流水鳴琴」,使整個意境增添了幾分高雅與空靈,也體現出一種知音難尋的孤獨感。
沈曾植的其他作品
- 《 摸魚子題勞玉初釜山隱居圖 》 —— [ 清 ] 沈曾植
- 《 一山過談 》 —— [ 清 ] 沈曾植
- 《 金縷曲 · 自廣陵適京口,渡江遇雨 》 —— [ 清 ] 沈曾植
- 《 挽某友联 》 —— [ 清 ] 沈曾植
- 《 少年遊 · 偶聞婢語明日三九 》 —— [ 清 ] 沈曾植
- 《 高陽臺 》 —— [ 清 ] 沈曾植
- 《 乙卯五月重至西湖口號 》 —— [ 清 ] 沈曾植
- 《 金缕曲 自菱湖武备小学堂公宴归,西望龙山,青极天末。古皖龙舒皆在潜山,非今城也 》 —— [ 清 ] 沈曾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