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朱總兵洪章事
註釋
- 鉅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西南,秦末項羽曾在此大破秦軍。這裏借指重大戰役的勝利。
- 魏尚:西漢時期的雲中太守,因上報戰功時多報了六顆首級而被削職。後經馮唐進諫,漢文帝恢復了他的官職。此處以魏尚被戮喻指功臣被冤。
- 蒲谷:蒲,蒲柳,一種落葉喬木,多用來比喻早衰或體質衰弱。谷,山谷。這裏的「蒲谷」可能指的是在山谷中生長的蒲柳,暗喻早衰或不得志。
- 蒼頭:指以青巾裹頭的軍隊。
- 黔中黔:「黔中」爲古代地名,在今湖南西部、貴州東部一帶。第一個「黔」作形容詞,指黑色,「黔中黔」形容軍隊的特殊膚色或裝扮。
- 薰沐:薰香沐浴。表示對人尊重。
- 潁川罵坐:指的是灌夫在潁川郡得罪丞相田蚡,使酒罵座之事。這裏用來形容朱洪章的勇猛和直率。
- 雄萬夫:在萬人中稱雄。
- 酒失:飲酒後的過失。
- 屯兵:聚集軍隊。
- 絀(chù):不足,不夠。
- 蹙(cù):緊迫,急促。
- 隳(huī):毀壞。
- 糜(mí):浪費,消耗。
- 同谷:同谷縣,在今甘肅省成縣。杜甫曾流寓同谷,寫了不少詩,多述艱難之境。這裏用「同谷」來襯托詩中的悲壯氛圍。
- 文吏:文職官吏。
- 罄竹(qìng zhú):用盡竹簡。《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數說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後用「罄竹難書」形容罪惡多得寫不完。
- 東海傳箭:喻指邊地告警。
- 矍鑠(jué shuò):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 蹋鞠(tà jū):古代的一種球類遊戲,這裏指保持強健的體魄和鬥志。
- 不侯:未能封侯。
- 矜(jīn):自誇,自恃。
- 鼙鼓(pí gǔ):古代軍中所用的小鼓和大鼓,這裏指代戰爭。
翻譯
每次吃飯時都念念不忘像在鉅鹿那樣的大勝,眼前卻看到像魏尚那樣的功臣反而被懲處。 少年時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功勳,到老了卻對他人的成就羨慕不已,就像那山谷中早衰的蒲柳。 那支有着特殊膚色和裝扮的軍隊來自黔中,太守對他們給予了尊重和禮遇。 像潁川灌夫一樣敢於在宴席上怒罵的人是真正的豪傑,酒後的過失難道真的就要被拋棄嗎? 一旦成爲楚地的將領也是冠軍之才,換個地方也能發揮才能,怎會甘心屈服。 屯兵堅守堅城,形勢卻逐漸不利,連綿百里的營寨,氣勢也變得緊迫。 突然驚覺地道被毀壞,即將成功的計劃功虧一簣,四百兒郎白白地犧牲了血肉之軀。 如今那龍脖子的豐碑還在,卻只能讓詩人感嘆如同杜甫流寓同谷時的艱難處境。 打敗敵人收復京城誰是第一呢?應該再接再厲讓創傷恢復。 衝鋒在前的和退讓在後的都得到同樣的賞賜,你們這些人憑藉他人的力量又有何作爲呢? 當時的大人物以不言功爲恥,今晚卻在灞陵停歇。 文職官吏們像錯鑄的鐵一樣無能,幕府的文書所記載的罪行多得罄竹難書。 誰知道東海邊又傳來警報,那精神健旺的人據鞍策馬,還保持着戰鬥的姿態。 沒能封侯卻還自誇有過人的本領,再次振作又怎能比得上衆多的人才。 像那飄零的草奏疏爲陳湯申辯,聽到戰鼓的聲音就想起李牧這樣的將領。 頭髮白了才遺憾相識太晚,奮筆寫成這首詩來爲正義張目。 那行空的戰馬彷彿能聽到我的聲音,我寫下這首長長的詩歌,當作是痛哭的表達。
賞析
這首詩以紀朱總兵洪章事爲主題,通過對歷史典故和現實情況的引用和對比,表達了對朱洪章的遭遇的感慨和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詩中先以鉅鹿之戰和魏尚的典故,暗示了功臣可能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接着描述了朱洪章的軍隊和他的英勇表現,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和挫折。詩中還對一些文吏的無能和幕府的罪行進行了譴責,同時也表達了對真正的英雄和有才能的人的渴望。最後,詩人以自己的詩作來爲正義發聲,表達了對不公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期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犀利,用典豐富,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