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仲冬追億皇考升遐倏週三載孺慕之忱與時俱積恭詣景陵拜謁以伸哀痛

· 胤禛
恭陳服御儼憑依,拜奠菁茅凜不違。 四十年餘恩浹髓,一千日裏涕沾衣。 寢園翠繞熊羆護,陵樹霜寒鳥雀稀。 翹首五雲猶在望,忍乘清蹕告言歸。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一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ǎn):恭敬,莊重。
  • 菁茅(jīng máo):香草名,古代祭祀時用以縮酒。
  • 浹髓(jiā suǐ):浸透骨髓,比喻感受深切。
  • (pí):一種熊類野獸。
  • (bì):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

繙譯

恭謹地陳述先皇的服飾禦用品莊重地依放著,恭敬地進行祭奠,獻上菁茅,不敢有違禮節。 四十多年的深厚恩情浸透骨髓,一千多個日子裡淚水沾溼了衣裳。 陵園周圍翠綠環繞,有熊羆守護,陵墓的樹木在霜寒中顯得蕭瑟,鳥雀也稀少了。 翹首仰望五彩祥雲,倣彿先皇還在那裡,怎能忍心乘坐著帝王的車駕宣告歸去呢。

賞析

這首詩是胤禛(雍正皇帝)表達對先皇(康熙帝)的深切思唸和哀悼之情。詩中通過對祭奠場景的描寫,如“恭陳服禦儼憑依,拜奠菁茅凜不違”,展現出胤禛的恭敬與虔誠。“四十年餘恩浹髓,一千日裡涕沾衣”,躰現了胤禛對康熙帝四十多年養育之恩的感激,以及長時間以來的悲痛之情,情感真摯深沉。“寢園翠繞熊羆護,陵樹霜寒鳥雀稀”描繪了景陵的環境,營造出一種肅穆、悲涼的氛圍。最後兩句“翹首五雲猶在望,忍乘清蹕告言歸”,表達了胤禛對先皇的不捨和眷戀,不忍離去。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沉,充分表現了胤禛對康熙帝的孺慕之忱。

胤禛

即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皇帝。聖祖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雍親王,六十一年十一月嗣位。次年改元雍正。即位後頒詔訓飭各級文武官吏,列舉弊端,嚴令整頓。藉故鎮壓與之爭位的諸弟,胤(允)禵被圈禁,胤(允)祀、胤(允)禟於被廢黜後死亡。舅父隆科多、大將軍年羹堯原屬親信,也在雍正初年相繼得罪。查嗣庭、汪景祺以文字得罪,實遭隆、年二人牽連。康熙帝所親信之蘇、寧織造李、曹兩家亦遭重譴。甚至浙江士子亦因查、汪兩案而暫停鄉會試。又嚴令諸王不得對所屬旗人多派差使,停止宗室諸王兼管旗下事務。在中央設立軍機處。重用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爲重要省份總督。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在大多數省份行“攤丁入畝”之法。對西北方面,討伐羅卜藏丹津叛亂,擊敗準部噶爾丹策零之擾。對外則禁止西洋傳教士傳教,除在京者外,其餘西洋人一律安置澳門。又於雍正五年與俄國訂立《布連斯奇界約》及《恰克圖界約》,劃定中俄中段邊界。十三年八月,病卒。諡憲皇帝。 ► 5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