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 · 過人家廢園作

漠漠春蕪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濛濛撲面皆飛絮。 繡院深沈誰是主。一朵孤花,牆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漠漠:形容廣漠、寂靜無聲的樣子。
  • 春蕪:春天的雜草。
  • 解舞:懂得飛舞。
  • :同「沉」(chén),「深沈」即「深沉」,這裏指庭院幽深。

翻譯

寂靜無聲的春日裏雜草叢生,春天正漸漸離去。藤上的尖刺拉扯着行人的衣裳,阻礙了前行的道路。偏偏這些沒有情感的事物卻偏偏懂得飛舞,那濛濛的飛絮撲面而來。 深深的繡花庭院如今不知誰是主人。牆角孤零零地開着一朵花,在那裏綻放得如此明豔。不要埋怨沒有人來採摘它,只是這花開放得不是時候,趕在這陽春將盡的暮春裏了 。

賞析

這首《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是龔自珍借廢園之景抒發內心複雜情感之作。上闋描繪廢園荒蕪之景,用「漠漠春蕪春不住」描繪出春天即將消逝,廢園雜草叢生的衰敗景象,「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進一步凸顯廢園的荒蕪與破敗,而「偏是無情偏解舞,濛濛撲面皆飛絮」則以飛絮飛舞這種看似熱鬧卻又「無情」的景象,更增添了一種荒涼之感,暗喻世情的無常與冷漠。下闋視角轉爲牆角的「孤花」,「繡院深沈誰是主」點明園子主人已去,繁華不再,「一朵孤花,牆角明如許」,孤花在牆角獨自明豔的樣子,與荒蕪廢園形成鮮明對比,既是在讚歎孤花的頑強與美麗,又有一種孤芳自賞的孤寂。「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表面上是勸慰孤花不要抱怨無人賞識採摘,實際是借花自喻,表達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感慨。整首詞情景交融,借廢園之景抒發了作者對時代變遷、自身命運的深深嘆息與思考 ,情感深沉而婉轉。

龔自珍

龔自珍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7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