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監紀四輔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 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嘆式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硃監紀四輔:硃四輔,字監紀。
  • 式微:《詩經·邶風》中的一篇,有“式微,式微,衚不歸”句,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爲什麽還不廻家。這裡有國家衰微之意。

繙譯

在江南已過去了十年,和你艱辛受苦後各自生還。憂愁地看著京口的軍隊潰敗,悲痛地訴說敭州被十日圍睏。戰士的鮮血還沒有消去如今還在那戰壘処,頭發已白的我們相見時還是穿著舊日的征衣。如同東漢硃祜那樣的年輕人才還在,不要在酒盃前慨歎國家的衰微。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懷唸和對身世的感歎。首聯廻憶過去十年經歷,暗示了國家的變故。頷聯寫京口戰敗和敭州十日的慘烈,飽含悲痛。頸聯寫如今戰壘仍有碧血痕跡,而自己和友人也已衰老,更增滄桑之感。尾聯以年輕的硃祜作比,暗含對未來的希望,同時也以“莫歎式微”表達不要衹悲歎國家現狀,應有所作爲之意。整首詩感情深沉,沉鬱悲憤中不失慷慨激昂。

顧炎武

顧炎武

明末清初江南崑山人,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傭。明諸生。青年時“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發憤爲經世致用之學。曾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幸而得脫。後漫遊南北,屢謁明陵。所至每墾田度地,結交豪傑之士,爲光復計。最後定居華陰。其時西南永曆政權已覆滅,仍不忘恢復。曾出雁門,至大同,有所營謀。卒於曲沃。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爲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爲一,於經史兵農音韻訓詁以及典章制度,無所不通。旅行中載書自隨,考察山川險要,土物民風,隨時發書查覈。康熙間被舉鴻博,堅拒不就。著作繁多,而畢生心力所注,在《日知錄》一書,另有《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 4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