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之美一人: 之 ,指示代詞,這。此處指有這樣一位美麗的人。
- 匪:同「非」,不是。
- 睇視(dì shì)之光: 睇視 ,斜着眼看,這裏可理解爲含情注視的目光。
- 沈沈:深沉的樣子,形容美人的神態深邃內斂。
- 吁嗟(xū jiē):感嘆詞,表感慨。
- 幽離:幽僻、孤寂;也可能指美人的一種超凡脫俗、孤獨的狀態。
翻譯
有這樣一位美人啊,帶來的快樂超越常人,引發的哀愁也超越常人。月亮照在堂前,那光亮並非僅僅來自月亮本身,而是美人含情注視的目光啊。 美人神態深沉,她的身影令山川都充盈在我心間。落月漸漸消逝了,叫我怎麼能不思念呢。美人神態深沉,她的模樣令山川都滿在我心懷。 可嘆這幽僻孤寂之境啊,除了她竟無人可讓我思念。
賞析
這首《琴歌》是龔自珍獨特風格之作。從情感表達上,詩人對「美人」的情感極爲濃烈且複雜,「樂亦過人,哀亦過人」直白道出這份情感帶來的強烈衝擊,寫出這份感情超越常情之處。詩中對月光與美人目光的聯想十分奇妙,將堂前之月的光亮與美人對視的目光聯繫在一起,可見美人眼神之獨特動人,給人以奇幻美妙之感。通過「美人沈沈,山川滿心」反覆詠歎,強化了美人在詩人心中的深刻印象與思念之情,彷彿整個山川萬物都因爲美人的身影而變得不同,可見這份情融入到詩人對整個世界的感知裏。「落月逝矣,如之何勿思矣」借月的消逝,傳達出時光流逝、思念難捺的情緒。而結尾「吁嗟幽離,無人可思」又將這份思念置於一種幽僻孤寂的情境之中,強調美人在詩人心中獨一無二、無人可替代的地位,在孤獨中讓情感愈發純粹深刻 ,全詩以獨特的意象、濃烈的情感展現了龔自珍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

龔自珍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722篇诗文
龔自珍的其他作品
- 《 己亥雜詩 其九十二 》 —— [ 清 ] 龔自珍
- 《 己亥雜詩 其二百七十四 》 —— [ 清 ] 龔自珍
- 《 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丁亥) 》 —— [ 清 ] 龔自珍
- 《 己亥雜詩 其二百二十七 》 —— [ 清 ] 龔自珍
- 《 客春,住京師之丞相胡衕,有丞相胡衕春夢詩二十絕句。春又深矣,因燒此作,而奠以一絕句 》 —— [ 清 ] 龔自珍
- 《 己亥雜詩 其二百四十七 》 —— [ 清 ] 龔自珍
- 《 詠史 》 —— [ 清 ] 龔自珍
- 《 己亥雜詩 其一百四 》 —— [ 清 ] 龔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