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歸引

出關何年無,入關亦時有。誰知七品郎官歸,贖自兩縣百姓手。 官視百姓如仇讎,百姓視官豈父母。云何兩縣風氣殊,謫戍其官引爲咎。 或咀於社或祝神,或聚而哭或狂走。或欲慷慨三公陳,或欲匍匐九閽叩。 其小人曰必歸公,公不即歸我顏厚。其君子曰必歸公,公之歸也義不苟。 方今天子真聖人,仁孝聰明本天牖。公有祖母年及耄,公有母氏亦多壽。 若公之子以情聞,公不當歸衆人後。鍰贖之說古有之,國典公誼兩無負。 龜卜筮卜卜吉同,衆乃唯唯不否否。青錢早信輸乞兒,白璧不煩待良友。 風霜奔走皮膚皴,道路哀號面目醜。萬千人心同一心,長安市上嘆未有。 春風策馬居庸還,關內依依曳楊柳。繪圖題句盈篋笥,其榮乃與使相耦。 回首一官值幾何,天之玉成意非偶。於今歸來月八九,處處家家進雞酒。 深閨兒女無所知,往事言之尚疾首。自愧無德何以堪,作此詩焉志永久。 誰與兩縣新城曹,誰與贖者一窮叟。
拼音

劉大紳

清雲南晉寧人,字寄庵。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授山東新城知縣。極力賑恤,因擅自緩徵遣戍,縣人集資請贖,得放歸。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