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 裕堂因無子置媵,非其志也。代作一詞謝夫人

青梅竹馬,玉臺紗障,成就神仙夫婦。兩情如蜜透中邊,渾不識、梨酸杏酢。 蓮花蓮子,憑君採擷,那用倉庚療妒。若將儂比玉觀音,問卿可能持長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ìng):指古代諸侯的女兒出嫁時,隨嫁或陪嫁的人。此処指納妾。
  • 中邊:此処指從裡到外,內外一致。
  • 梨酸杏酢(cù):比喻生活中的不如意或不好的感受。
  • 倉庚:黃鸝鳥。這裡用“倉庚療妒”,指用一些方法消除嫉妒之心。
  • :我。
  • 持長素:長期喫素食。這裡暗指保持清心寡欲。

繙譯

兩人從小相識,情意深厚如青梅竹馬,在華美的紗帳之中,成就了如神仙般恩愛的夫妻。他們的感情如蜜一般,從裡到外都甜蜜無比,全然不知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

那蓮花和蓮子,任憑你去採摘,哪裡需要用什麽方法來消除嫉妒之心呢。若是把我比作玉觀音,問你是否能夠保持清心寡欲呢。

賞析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夫妻之間深厚的感情,表達了對夫人的理解和尊重。上闋通過“青梅竹馬”“玉台紗障”等詞語,展現了夫妻之間的美好姻緣和甜蜜愛情,“兩情如蜜透中邊,渾不識、梨酸杏酢”更是將這種甜蜜推曏了極致。下闋則用“蓮花蓮子,憑君採擷”表達了對夫人的寬容和信任,“那用倉庚療妒”則強調了夫妻之間的信任和理解,不需要刻意去消除嫉妒之心。最後兩句“若將儂比玉觀音,問卿可能持長素”,以一種詼諧的方式表達了對夫人的期望,希望她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有過多的憂慮和嫉妒。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現了作者對夫妻關系的深刻理解和對愛情的美好曏往。

樊增祥

樊增祥

樊增祥,字嘉父,號雲門、樊山,別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舉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曾任陝西宜川、渭南等縣令。後累官至陝西布政使、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逃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曾爲參政院參政。擅長詩、駢文、詞,爲近代晚唐詩派代表詩人。著有《樊山全書》。  樊增祥關係臺灣詩二首,見連橫《臺灣詩乘》,今據以校錄。(吳福助撰) ► 7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