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搓丸詩

五紋添線日初長,佳節團圓樂未央。 珠落玉盤丸脫手,還勞窈窕作羹湯。 粉丸風味話枌鄉,佳節初逢復一陽。 婦卜宜男兒肖物,燈前手續大家忙。 深閨五夜一燈光,女手纖纖作粉忙。 猶憶兒時當此日,戲堆雞犬滿盤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紋添線:冬至後白晝漸長,古代有冬至日添線的習俗。 魏晉時婦女常在冬至日向公婆獻鞋襪,日影漸長後開始着手準備,後世演變爲添線。
  • 樂未央:歡樂沒有窮盡。「未央」(wèi yāng),未盡、未已的意思。
  • 丸脫手:指搓好的粉丸從手中掉落。
  •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心靈儀表兼美的樣子,這裏指年輕女子 。
  • 枌鄉:(fén xiāng),指故鄉。枌,白榆;古時有在故鄉種白榆的傳統,故用「枌鄉」指代故鄉 。
  • 復一陽:冬至又稱「一陽生」,從冬至開始陽氣回升。
  • 婦卜宜男:舊時習俗,婦女用某種方式占卜生男孩與否。宜男,舊時認爲萱草可以催生男孩 ,後來便用「宜男」指代生男孩。
  • 兒肖物:孩子照着物品樣子模仿製作,在詩中可能指孩子把粉丸捏成各種造型。
  • 五夜:指五更,一夜分五更;這裏表示深夜。

翻譯

冬至這天白晝開始變長,我們迎來充滿歡樂,沒有盡頭的團圓佳節。搓好的粉丸像珍珠一樣從手中掉落,落入玉盤,年輕貌美的女子還要辛苦去烹製羹湯。

故鄉說着粉丸的獨特風味,正是冬至時節陽氣開始回升之日。婦女們忙着占卜是否能生男孩,孩子們模仿物品樣子塑造粉丸,燈前大家都在忙碌地做着各種事情。

深閨之中,深夜裏還有一盞燈光亮,女子們纖細的雙手忙着製作粉丸。我不禁回憶起小時候在冬至這一天,隨意地把粉丸堆積成雞犬形狀,好像盤子裏落滿了白霜。

賞析

這首《冬至搓丸詩》描繪了冬至時節闔家團圓、喜樂忙乎的場景,充滿生活情趣,富有濃郁的民俗風情。

開篇「五紋添線日初長,佳節團圓樂未央」點明時間是冬至,白晝漸長,闔家團圓,歡樂氛圍洋溢其中,奠定全詩歡快基調。

「珠落玉盤丸脫手,還勞窈窕作羹湯」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描繪搓丸場景,粉丸如珍珠,同時寫出女子烹製羹湯的辛勞,展現家庭分工與溫馨。

「粉丸風味話枌鄉,佳節初逢復一陽」,由粉丸聯繫故鄉,強化思鄉之情;「復一陽」體現冬至時令特點,帶來希望之感 。

「婦卜宜男兒肖物,燈前手續大家忙」細緻描寫出冬至夜家庭活動,占卜、孩子玩粉丸,人們各自忙碌,熱鬧非凡 。

最後「深閨五夜一燈光,女手纖纖作粉忙。猶憶兒時當此日,戲堆雞犬滿盤霜」由眼前女子做粉丸,聯想到自己兒時在冬至日的歡樂嬉戲,時空交織,今昔對比,既有對往昔歡樂時光的懷念,也讓這種民俗傳承的情感更具感染力。整首詩語言自然質樸,通過描寫冬至搓丸細節傳遞濃厚的親情、鄉情以及對民俗文化的熱愛 。

鄭家珍

鄭家珍,字伯璵,號雪汀,清新竹縣人。原籍福建南安。幼入陳世昌私塾就讀,與同門張麟書等結爲金蘭之交。光緒二十年(1894)取中舉人。乙未割臺,挈眷內渡,歸籍南安。設館教學,造就頗多優秀人才。鄭氏學問廣博,好讀近世譯本,於天文、地理、曆法、算術、星相、卜筮,無不窮探奧妙,尤以算術著名於當時。光緒三十四年(1908)保送專科,取錄福建算術第一名。時有英國人士與其較量,家珍更勝一籌,因此名聲大噪。籤分鹽運大使,任豐州學堂正教習兼勸學所長。大正八年(1919)返臺,居新竹八載。大正十二年(1923)在新竹聚集門下,組「耕心吟社」,作品結集爲《耕心吟集》。在閩時曾有《倚劍樓詩文存》,由泉州古華閣書局刊行,今未得見。返回新竹後,又著有《雪蕉山館詩草》。昭和三年(1928)病逝南安祖厝,年六十三。逝後遺稿無存,越四載,門人曾秋濤、許炯軒收拾殘叢,擬付梓,惜未梓行。民國七十二年,門人鄭?珠始出所藏稿,並得莊幼嶽、周植夫、黃錠明之編訂,由門人林麗生斥資,委由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爲之排印出版,名曰《雪蕉山館詩集》,多返臺後之作。其後龍文出版社將其收入「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爲現今最爲通行版本。〖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頁730至731。〗今即據此爲底本,並參照《臺灣日日新報》、《詩報》、曾笑雲編《東寧擊鉢吟前後集》、?口安喜編《東閣倡和集》等報刊詩集編校。(江寶釵撰) ► 9篇诗文